新闻资讯
非遗里的樟树丨樟树药俗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勇于开拓创新的“樟帮”药业人员,高尚严明的药业道德帮规和精益求精的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独领风骚的樟树药俗。樟树药俗以药材交易的历史沿革为主线,代表了樟树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三国时,樟树开始有药摊出现,唐代辟有药墟,至宋,已形成药市,至明,则有“药码头”之称,至清代,樟树已成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民国时,中医被限制,中药无销路,药材生产和交易均呈衰败之势,即便如此,樟树仍为全省药材之总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年一度的全国药交会,其参与地域之广,来者之众,成交品种、金额之多,均居全国南北药材市场之冠,于是“药都”之名渐肇,并为海内外药界同仁所接受、所推崇。樟树药俗包括药材交易风俗、中药炮制、药膳、药业信仰等,其主要价值有:
一、历史价值:“樟树药帮”的形成与辐射,开辟了广阔的药业市场和药材资,为中华医药的发展,为丰富祖国医药宝库,谱写了光辉而不朽的篇章。
二、文化价值:中医中药,在人类文化史上堪称一绝,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它东方不败、独领风骚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中医俗和中药俗也成为独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个文化领域,它所承载的已远远超出了“医”与“药”的本身,它折射出的文化魅力及其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以至于世代传承、发展。
三、经济价值:樟树药业谱写了樟树古代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篇章,今天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袁小平、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文龙。樟树药俗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扩展目录)。
- 上一篇« 桑黄粉
- 下一篇三叶青粉、美洲大蠊和桑黄粉治结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