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林下生金 绿富双赢

2025-8-21 08:08:02 江西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阅读 14

位于樟树市店下镇官塘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位于樟树市店下镇官塘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

近日,樟树市店下镇芦岭村葱郁的山林里,树枝摇曳,光影斑驳。村民们早早出门,直奔林子,忙着给林下种植的中药材黄精松土、除草。种植承包人熊宇繁说:“店下镇森林多,土壤富硒,这里仿野生种植的黄精有1.2万亩。因为有好的品质和知名度,这几年价格走势良好,收益还不错。”

樟树境内“三山一水五分田”,林地面积仅有36.59万亩。面对有限的发展空间,该市发挥传统优势,持续调优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模式,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激发各类创业主体和林农种植森林药材积极性,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林下种药实现“点绿成金”,形成了绿富双赢的好局面。目前,该市森林药材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其中5000亩以上森林药材基地3个、千亩基地11个、百亩基地72个、种苗基地6个,年产值超6亿元,带动农户2.9万户。

政府奖补激活民间资金

吴城乡塘下村万亩富硒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整齐连片的枳壳树枝繁叶茂,铺满山坡。谁能想到该村曾是村里无产业、发展无支撑、增收无来源的“三无村”。

“我们这里有种药材的传统,大家利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等零散空闲地种植药材,虽然赚得不多,但多少能贴补些家用。”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强说,过去村里人零敲碎打、各凭经验,种的品种多,产量和质量却参差不齐,收益没有保障。

由于优势品种不成规模,也没有统一的种苗供应和种植标准,该村药材种植规模基本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这种状况在樟树市并不少见。

为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2017年以来,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药都”振兴的实施意见》《樟树市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擦亮“中国药都”金字招牌的实施意见》《樟树市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了中药材发展专项资金,对种植枳壳、吴茱萸、黄栀子、车前草等传统道地中药材及适应南方气候的高价值药材给予每亩100元至1000元的补贴,鼓励中药饮片企业、种植经营能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

自2021年开始,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中药材价格保险及种植保险试点,将中药材种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由财政补贴75%的保费。截至目前,该市共支付保费50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户和林农的风险。

有力的政策支持,激发了各类投资主体的创业热情。自2017年以来,该市注入中药材种植的民间资金超过5亿元,其中直接用于种植的资金超过3亿元,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块地两份收入,给该村带来大变化。96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近年来,该市探索推广“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权量化+保底分红”“结对扶持+自主创业”三种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双金园艺场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农艺师胡小猫带领30多名村民忙着铺膜、培土、栽苗。他说:“种药材不仅要有规模,还要有良种、良法作支撑。”该资源圃占地120多亩,目前繁育了100多个药用植物品种,面向全市供应优质种苗,推广运用良技良法。

双金园艺场摸索出吴茱萸矮密早GAP丰产栽培技术,获得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三等奖。当地村民运用该项新技术种植吴茱萸,实现单产翻倍,每亩纯收入超3000元,引得周边昌傅、刘公庙、临江等乡镇农户争相效仿,推广种植面积1万多亩。

除扶持壮大本地种苗保障基地,该市还主动加强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三子一壳”及九牛草等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研发。建设种质资源库,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樟树市林业发展中心枳壳种质资源库已成功申报省级库,正在冲击国家级库。同时,出台“揭榜挂帅”配套措施,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合作,申报国家级、省级平台建设。出台招才引智“新五条”,支持企业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