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药都焕新・喜迎盛会 |樟帮中药炮制技艺
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顺利召开。作为全国中医药界的重要盛会,这也是展示“中国药都”传承与创新成果的关键窗口。在江西樟树这片被誉为“中国药都”的土地上,流传着一门独特的制药技艺——樟帮中药加工炮制。“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是对这门技艺通俗形象的比喻。由此,樟帮中药炮制技艺的精湛可见一斑,它承载着中华医药文化的精髓,更在当代科技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千年技艺,历经时光淬炼
樟帮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要追溯到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著名道医葛玄就在閤皂山采药炼丹,开创了当地药材加工的先河。唐宋时期,随着”药墟”的形成和”药市”的兴盛,樟树逐渐成为江南药材集散地。明清时期是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樟帮药工足迹遍及湘潭、武汉、重庆以及樟树周围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药业帮即“樟帮”,与“京帮”“川帮”三足鼎立800余年之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樟帮药工秉持着”遵古炮制、精益求精”的制药理念,从炮制工具、软化处理、饮片切制和炮炙诸法乃至“火候”掌握及辅料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炮制技术,并通过言传身教和经验积累,将千年古法制药技艺传承至今。这门独有的中药材炮制技艺,是老药工识药、制药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朵奇葩。2014年,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樟帮作为全国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不论炒、浸、泡、制或烘、晒、切、藏均独树一帜,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制虽繁,不惜工”,樟树的中药材炮制技术,可以使100余种有毒中药材、400余种药性燥烈的药物运用于临床,不仅改善了药物功效,提升了疗效,而且扩大了药物使用范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正如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奇妙蜕变,樟帮中药炮制技艺历经千年时光淬炼,在岁月长河中不断沉淀升华,并以”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闻名于世。
- 上一篇« 第56届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邀请函
- 下一篇结节慢性病特色中药项目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