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浅析“血不利则为水”

2025-7-15 08:07:16 江西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阅读 16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顾名思义即血行不利而形成水肿的临床现象。“血不利”是因,而“水肿”是产生的病理结果。进一步来说,“气行则水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人体的气机对于水液代谢、血液的布散、荣养、运行有着统摄的作用,气机通畅,则水液能够散布疏利,血液循行畅达、充盈脉道。若气机失调,一方面可导致水液不化,另一方面还可形成血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加剧水液的停聚。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导致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增多而形成水肿,组织液则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当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时,毛细血管内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从而导致水肿。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滤过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产生水肿。以上从现代医学角度很好地阐述了血液循环受阻与水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为中医理论中“血不利则为水”提供依据。

临床上常见的因“血不利”而造成水液停聚的病证是水肿病与鼓胀病。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水泛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气为血帅,全身气化功能障碍,可导致瘀血阻滞,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而形成水肿。鼓胀病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壅阻气机,清浊相混,气血凝滞,气血水等病理产物停郁于腹中,而成鼓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载:“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若少气,小便难。”此二者症证,皆体现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病理形成过程。

在治疗时,应详加辨证。对于有血瘀的证型,应同时考虑活血兼利水,即“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巨气乃平”。常用当归、赤芍、桃仁、香附以活血化瘀,瞿麦、槟榔、泽泻、茯苓等行气利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不利”导致水液停聚的病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方剂沿用至今,取得了广泛的疗效。在通利血络的同时,可考虑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以加强利水的功效,但须时时顾护脾胃之气。“脾胃乃后天之本”,不可攻伐通利太过,虽有瘀实之证,也宜缓缓消之,攻补兼施,不能强求速效。这些都为临证提供了可行的诊治思路。(杨恺瑞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