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php

content

直接口服饮片:传统中药的现代革新,开启健康便捷新篇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中药的煎煮流程常让人望而却步。而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诞生,正是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为健康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新选择。以下是关于直接口服饮片的全面解析,助您了解其优势、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一、直接口服饮片的核心优势

  1. 便捷高效,适应现代节奏
    • 无需煎煮:传统中药需数小时熬制,而直饮饮片(如颗粒剂、粉剂、口服液)仅需温水冲服,省时省力,尤其适合上班族、学生及出差人群。
    • 便携易存:小巧轻便的包装设计,配合密封防潮技术,方便随身携带,保质期也更长。
  2. 科学赋能,品质更优
    • 标准化生产:通过浓缩、喷雾干燥等现代工艺,确保有效成分稳定可控,避免传统煎煮因火候差异导致的药效波动。
    • 吸收更高效:部分产品采用破壁、纳米化技术,提升生物利用度,使药效更快发挥作用。
  3. 口感改良,灵活配伍
    • 口感友好:添加矫味剂缓解苦涩,尤其适合儿童及对口感敏感者。
    • 个性化调配:支持单方或复方选择,既保留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又满足现代人个性化需求。
  4. 质量与安全双保障
    • 严格检测:生产过程中运用指纹图谱、重金属检测等技术,确保成分达标,降低农残风险。
    • 规范标准: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执行标准,品质更可靠。

二、适用人群与场景

  • 快节奏人群:工作繁忙、频繁出差的职场人士,可随时随地服用。
  • 特殊需求群体:儿童、老年人等对煎药不便或口感敏感者。
  • 个性化健康管理:需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患者,通过灵活配伍实现精准用药。

三、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1. 市场前景广阔
      • 2023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已达2788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4000亿元,直饮饮片凭借其便捷性成为增长亮点。
    2. 政策利好
      • 多地将直饮饮片纳入地方医保目录,降低使用成本。

        苏合香国家医保品种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遵医嘱用药:中药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盲目使用,尤其涉及毒性药材(如法半夏)时更需谨慎。
  2. 局限性提示:部分需特殊煎法的药材(如先煎、后下)不适用直饮剂型,且成本可能高于传统饮片。

五、结语

直接口服饮片以科技之力,架起了传统中医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它既保留了中医药的精髓,又解决了传统剂型的痛点,是健康管理的创新之选。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这一领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 搜狐健康《中药普及:名贵中药材直饮饮片的优势与劣势》
  • 行业分析《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直接口服饮片:趋势与策略》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content

踏青:与春同行 以使志生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踏青一词的解释。踏青又称探春、踏春、寻春,自古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春天民俗活动。

踏青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祓禊”。“祓禊”在每年春季上巳日进行,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即农历三月初三)。而“祓禊”通过香草涂身、洗涤身体以及驱除邪气的仪式,以达到除灾祛病、祈求福祉目的。魏晋时,就把踏青定在了上巳日。之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兴致勃勃地到野外寻芳踏青,在涓涓溪水旁席地而坐,吃着带来的春食春酒,进行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等活动。那时,文人雅士们还将祭祀活动与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相结合,使踏青逐渐演变为一种风雅之举。

至唐宋时期,寒食禁火、清明祭扫与踏青游春习俗相互交融。随时代变迁,踏青渐成清明节前后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春暖花开,在祭祖扫墓、凭吊先人的同时,到户外踏青赏景,感受春天气息,欣赏春光美景,享受户外活动乐趣。杜甫的诗句生动再现了唐代春游的盛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几千年来,踏青逐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进行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古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春游,寻找创作灵感,留下千古名句。“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一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唐代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如同一幅春意盎然的少女春游图。宋代司马光《游瀍上刘氏园》写道:“日暖孤台迥,露浓幽径微。茅斋举白饮,沙溆踏青归。照水清满眼,穿林香湿衣。莫言春尚浅,已有杏花飞。”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山水田园风光,传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赞叹。

踏青契合中医学天人合一、春季养阳的观念,御外邪、护五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中医认为,春天阳气生发,春气与肝气相通。户外踏青不仅是健身运动,还有助于放飞心情,疏泄肝气。万物生发时节,一起去拥抱春天吧!(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content

开卷有益:阅读是古人的养生良方

“开卷有益”最初出自晋代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也记载了“开卷有益”事例,讲述的是宋太宗每天阅读《太平御览》三卷,纵使政务繁多没有完成阅读目标,也会在空闲时间补读。大臣们劝告宋太宗多休息,宋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感到疲倦。”此成语常用以说明多读书就会得到好处。

不少养生家认为,阅读是防病治病良方之一。龚廷贤《鲁府禁方》中延年二十箴提到“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认为阅读诗文能够调摄精神,愉悦身心,有助于祛病延年。又如《寿世青编》记载“十二时无病法”:“未时就书案,或读快书,怡悦神气。或吟古诗,畅发悠情。”平日阅读、赏析好的书籍诗文除了能够增广见闻,使文思敏捷外,还具有调节情绪和保健作用。宋代诗人杨万里《端午病中止酒》曰:“病里无聊费扫除,节中不饮更愁予。偶然一读香山集,不但无愁病亦无。”杨万里在阅读《香山集》后忧愁驱除和病也好了。采用书籍或诗集为“精神食粮”“药方”,能够治疗不少心病。因为阅读好的书籍或作品后,随着情绪变化,使人气血通畅,达到情绪宁静或振作精神的效果,从而愉悦心神和解除郁闷状态。

根据季节调整养生方式是中医养生特点。明代万全《养生四要》载:“秋冬收藏,乃阴气收敛之时,教以诗书者,优游以求之,涵咏以体之,亦养阴之道也。”认为秋冬时节是万物收敛闭藏时期,此时阴气收敛,进行静态活动适逢其时。学习、阅读的过程应当以从容的态度去探求,通过反复感悟来理解道理,同样是顺应四时、滋养阴气方法。文化修养对于精神层面调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平衡身心状态。另一方面,万全认为通过解悟经义,或思索诗文,能够把心拘束起来。很多疾病由心引起,通过阅读和思考管束欲望,不失为一个收心安神方法。

在胎教上,《妇人规》载“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不少中医著作认为在怀孕期间多看诗书,能够有胎教作用。可见,阅读有多种益处。

宋太宗的阅读态度令人敬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亦可以保持恰当的阅读习惯,以维持身心健康。(黄鸿昊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content

葵花盘临床实验数据

1.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临床数据显示,75%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葵花盘饮片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2mmHg。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可特异性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血管收缩,降低外周阻力。

2.江西某制药企业采用纳米技术处理葵花盘,使有效成分溶出率提升40%。临床观察显示,该饮片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热痛缓解时间较传统煎剂缩短2-3天,血尿酸平均下降180μmol/L。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证实,葵花盘黄酮类物质能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达62.3%。某痛风患者连续服用3个月后,关节尿酸盐结晶减少58%,急性发作频率降低70%。

4.安徽林鑫中药的产品检测报告显示,每克饮片含绿原酸1.2mg、生物碱0.8mg。这些成分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使尿尿酸排泄量增加35%。

5.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治疗案例中,将葵花盘与钩藤配伍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头痛缓解率达89%。其平肝作用机制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相关。

6.某妇科门诊对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服用葵花盘饮片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降低42%。其活血止痛效果与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减少有关。

7.中国药科大学动物实验显示,葵花盘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吞噬指数提升2.1倍。临床用于疮疹治疗时,溃疡愈合时间较常规疗法缩短5天。

8.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葵花盘小分子肽可调节肠道菌群,使产尿酸菌丰度下降40%。某高尿酸血症患者服用后,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30%,促进尿酸代谢。

9.某企业生产的葵花盘饮片采用低温冻干技术,保留95%以上的活性成分。经第三方检测,其抗氧化能力(ORAC值)达8500μmol TE/g,可清除体内自由基。

10.广东某中医院将葵花盘与杜仲配伍制成膏剂,用于慢性腰痛治疗。患者使用4周后,腰椎活动度平均改善28°,炎症因子IL-6水平下降45%。

11.国家药典委员会数据显示,葵花盘饮片的醇提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8.7%。某心脑血管患者长期服用后,颈动脉斑块体积缩小15%。

12.市场调研显示,含葵花盘成分的中成药年销售额突破3.2亿元,患者满意度达92%。某连锁药店数据显示,该饮片复购率较普通饮片高37%,主要用于痛风预防和血压管理。

(注: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学术文献及企业检测报告,具体使用需遵医嘱)

content

菲牛蛭冻干粉: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一、菲牛蛭的起源与药用价值

     菲牛蛭(学名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俗称金边蚂蟥,是水蛭中的珍稀品种,原产于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其唾液腺中富含的天然水蛭素,是迄今发现的强天然抗凝血酶物质,含量是普通水蛭的20倍以上,被誉为“水蛭之王”。
     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记载水蛭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之效。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菲牛蛭因其高活性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菲牛蛭冻干粉的核心功效

  1.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血管阻塞,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等。
  2. 天然抗凝,预防血栓水蛭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对脑血栓、高黏血症等有预防作用。
  3.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对术后恢复、皮肤修复有一定辅助效果。
  4. 调节免疫功能部分研究表明,其成分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辅助改善亚健康状态。

三、适用人群与用法

  • 适用症状:血瘀经闭、中风偏瘫、脑血栓、高脂血症、高血压、肺心病等。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1g,一日三次,需遵医嘱调整。
  • 注意事项
    • 孕妇禁用;
    •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首次使用建议小剂量测试;
    • 避免与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同服。

四、结语

菲牛蛭冻干粉融合了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科技,为心脑血管健康提供了创新选择。未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菲牛蛭冻干粉有望惠及更多患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content

习练中医气功,给情绪降降温

平息怒气宁心法

当出现烦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习练以下几节功法,主动调节情绪。

第一节:展翅飞翔

【操作要领】

调身: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重心随之前移,右脚跟抬起,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拢气抬起,与肩等高等宽,掌心相对。随之重心后移,左脚尖抬起,脚跟点地,呈虚步,同时两臂向后外展,掌心向前。左侧前后反复数遍,再换右侧重复数遍。

调息:深呼吸,重心后移,展臂时收腹吸气,重心前移,收臂时松腹呼气。

调心:展臂时意守膻中穴,默念并体会“心胸开阔”的感受。

【功效】

本节取自于五禽戏中鸟戏的展翅飞翔,随着身体重心一起一落,手臂前后开合,模仿仙鹤飞翔的动作,有利于开阔心胸。通过牵拉胁肋部气机,疏解肝胆瘀滞之气,配合呼吸与调心操作,起到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的作用。

第二节:弹腿翘足

【操作要领】

调身:双手叉腰,重心右移提左腿,小腿自然下垂,足尖上翘、下点各3次,脚踝再内转、外转各3次。足背向斜前方弹出,腿伸直,足尖上翘、足跟外蹬、足尖下点3次,脚踝再内转、外转各3次。大趾内扣,收回落地。重心左移提右腿,重复如上动作。站立不稳者可扶着墙壁或外物,使身体保持平衡稳定。

调息:自然呼吸。

调心:专注做动作,意守脚心涌泉穴。

【功效】

本节功法重在单腿站立的基础上,脚踝部位进行翘、点、转等动作,通过抻动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可以畅通足经的气血,并能够引气血下行,引导因“怒则气上”出现的上升太过的肝气及心火下行,加之意守涌泉穴,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滋水涵木,进而使乖戾的情绪得到调节。

第三节:吐嘘泄浊

【操作要领】

口型:“嘘”的口型是“扁”的,发“嘘”字的时候嘴唇和牙齿略微张开,嘴唇压扁微微绷紧,两嘴角微向后引,槽牙上下平对而中间留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舌尖向前放平,舌头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舌体微微后缩,这样舌两边与槽牙之间也留有空隙。

气流:“嘘”属牙音(此处指后槽牙),发“嘘”音的气息从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经两嘴角呼出。“嘘”字音,发音连续细长、缓和低沉、有穿透力。

感觉:发音时,随着气流的呼出,上下唇有微微震动的感觉,在舌头前部的偏于两侧边有发热,或凉、痒等感觉。

【功效】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与五行学说,“嘘”字诀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保持全身气机畅达的作用。口吐“嘘”字,能疏泄肝脏的浊气,通达肝胆经络,调节肝脏功能。当心情郁闷或者烦躁易怒时,可以随时随地发“嘘”字音来缓解不良情绪,调畅自己的情志。

缓解心烦失眠法

生气易导致心肝火旺,火气上炎,扰乱心神,就会出现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者梦多睡眠质量差等失眠的情况。对此,可以在白天练习动功,疏肝、清心宁神,晚上睡前练习静功,松通养心,促进睡眠。

白天动功:平拓清心

【操作要领】

调身:面向东方,两手捧气向上与胸等高,同时左脚跟上提,左脚尖点地。转肩翻掌,将平掌转为立掌,同时左脚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擦出大半步。两手向左前方推出,呈弓步。两手自左向右平拓,两腿由弓步变马步,两脚平行,身体随之右转。两手转掌心向内,两臂自然下落收回。左侧动作连续做数次后,右侧再做数次。

调息:深呼吸,两手上升与转肩时吸气,两手前推、平拓与下落时呼气。

调心:两掌前推时意守太冲穴,平拓时意守神门穴,体会“肝气调达魂清静,心气舒畅神宁定”的感受。

【功效】

本节动功取自五行掌的推法与拓法,通过上肢的前推平拓、下肢的弓步与马步变换,可以有效地疏肝理气、清心宁神,促进经络气血的畅通,为晚上的睡眠奠定良好基础。

晚上静功:松通养心

【操作要领】

调身:选择舒适的床具,自然平卧,双眼轻轻闭合,嘴唇微闭,舌体放松,眉心舒展,展眉落腮,似笑非笑。

调息:开始时,先做3次深呼吸,然后自然呼吸。

调心:内心安静,按照头部、颈项部、胸背部、腰腹部、两下肢、两上肢、全身的顺序,分部位放松身体。放松时想象放松部位如水波、电波一样一圈圈扩大,并且连续默念并意想“松”3次,体会有放松的感觉。完成一遍后,默念并体会“恬淡虚无”的感受。

【功效】

本节取自放松功的松通养心功法,通过以意念引导自身相应部位为主的放松练习,使自己逐步进入到身心安静、放松的状态,进而忘却烦恼,排除杂念,促进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注意事项

以上气功功法在练习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整洁、安静的环境,衣服以宽松、舒适为佳,避免在过饥、过饱时练习。

尤其注意不要吃辛辣食品,不要再扰动情绪。当前进入炎热的夏天,动功练习的时间一般以晨起阳气初升时为宜,既可提振正气,又能舒畅周身气机;静功在睡前练习即可。

晚上平卧练静功时,如果睡着了,是好现象,顺其自然即可,不用再刻意收功。其他动功练习结束后,可以意守丹田,做3次深呼吸,再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练功后不可立刻冷水洗浴、洗手;如有汗出,宜用毛巾擦干,或洗温水澡。

 

content

中药“战痘”常用外治法

现在有些年轻人特别喜欢吃煎炸香辣美食,还常常熬夜、吃夜宵,导致滋生痤疮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中年人也冒出了“青春痘”。就诊时常有患者提要求:不用西药外涂,只想用副作用小的中药,最好能在家里自己操作。此外,患者还常常搜罗了一堆偏方问医生,比如涂牙膏有用吗,隔夜茶水洗脸能消痘印吗,鸡蛋清敷脸好不好,金银花水能祛痘吗?应当如何准确答复患者,才能做到既取材简便,又操作简单、药力直达?今天笔者就来介绍一下中医外治痤疮常用的三种疗法。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四十多种不同的中药剂型,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剂型包括膏药、油膏、掺剂、洗剂等,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治疗优势。其中捣汁外敷、煎汤熏洗、打粉外涂等方式简便常用,适合患者自制并自行操作。

熏洗法

熏洗法是先利用药液热气熏蒸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方法。例如新鲜的金银花泡水可用于祛痘,若能萃取得金银花露效果会更好。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都可以加水适量煎煮成汤剂,先热熏再温洗脸,每日1~2次,有清洁表皮毛孔、减轻局部充血和炎症的作用,对轻中度湿热型痘疮都有效果。

敷贴法

敷贴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具有不同作用的液体调制成糊状,贴敷患部。例如将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研成极细的粉末,用金银花露或者丝瓜叶汁调和成糊状,直接涂抹在痘痘处,可清热解毒除痤。如再无新发、只剩痘印时,可选择茯苓、白及、白术等按一定比例打成粉,用牛奶、蜂蜜调和后再敷贴患部,每日1~2次,反复使用有消除痘印、修复皮肤的功效。

箍围法

箍围法是将自身含有药汁的药物,捣烂成糊状后直接敷贴,范围应超出痤疮肿起的区域,保证药物覆盖整个患处。例如将木芙蓉的叶子研末,加上捣好的丝瓜叶汁搅拌后使用,可加强清热散结作用,适用于红肿痛、热毒较重的痤疮,每日1~2次。

中医治疗痤疮讲究内外结合、以内养外。因此,患者还应调整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油脂、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及时治疗便秘、月经失调等疾病,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有利于“战痘”完胜。

content

藏在十二时辰里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早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言,对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季交替和昼夜变更。如能顺应自然规律,主动采取措施,做到顺应节气和时辰来养生防病,就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抗病能力,实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

这就涉及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具有时辰、阴阳等含义。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以子午来划分昼夜:子时为阴盛之时,阴极生阳,是一阳初生的夜半,标志着阳气开始萌动;午时为阳盛之时,阳极生阴,是一阴初生的日中,代表着阴气开始生长。“流注”是指人体气血的运行,如同水流一般,在经络中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子午流注学说的核心在于,一天之内,气血会在不同时辰流经不同的经络,气血应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这使得不同经络在不同时辰“值班”当令。如果养生和治疗能够与人体气血的运行规律相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藏在时间里的养生智慧。

子时

子时(23时至1时)胆经经气最旺,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在这个时刻,阴气达到顶点,随后开始衰退,阳气逐渐萌生。阴主静,阳主动,阳气是生命之火。那么,如何保护初生的阳气呢?睡眠是养阳的最佳方式。此时入睡最为顺应天时,这样才能确保胆气清朗、头脑清醒。或许有些人在这个时候感觉特别精神,但这并非自身精力特别充沛,而是阳气生发的体现。如果此时不入睡,阳气无法顺利生发,阴气也无法妥善收藏,最终导致阴阳失调。因此,子时前入睡是对胆经最好的呵护。

丑时寅时

丑时(1时至3时)和寅时(3时至5时)是气血流注肝经和肺经的时段。肝主藏血,同时具备解毒排毒和造血功能;肺“朝百脉”。俗话说“人卧则血归于肝”,为了让肝脏充分发挥解毒和造血功能,人体需要在此时充分休息。丑时休息有助于肝脏完成血液的新陈代谢,进而将新鲜血液输送至肺部,再由肺部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样,人们在清晨醒来时才能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所以,经常熬夜的人,面色容易变得青灰,情绪也会变得倦怠且容易烦躁。

此外,这一时段是阳气开始萌动、人体气血由静到动的转化阶段。气血不足或体质虚弱的人此时容易早醒,而肺部有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在此时发病。因此,不宜过早起床。要养肝护肺,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要“睡着”,更要“睡好”。同时,应避免熬夜、生闷气和长时间用眼。

卯时

卯时(5时至7时)大肠经“上岗”,最利于排泄。此时起床,伸展腰肢,呼吸新鲜空气,喝一大杯水,可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和垃圾,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喝水也有讲究,宜喝“阴阳水”,即用热的白开水兑凉的白开水,一口气喝完,这样有利于水分快速进入大肠,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照顾好大肠经,关键在于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对于排便困难者,还可按摩天枢穴。

辰时巳时

辰时(7时至9时)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段;巳时(9时至11时)是工作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此时脾经经气最为旺盛。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胃负责接纳和初步消化食物;脾则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也是人体血液的统领。因此,想要健康,首要任务就是养好脾胃。

经过一夜的消耗,胃已经排空,此时进食能够很好地配合胃的工作,起到养胃的效果。辰时体内的阳气已经完全升发,胃的运化能力最强;到了9时,脾经开始“值班”,将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输送到全身。此时如果不吃早餐,胃一直分泌胃酸,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等疾病。此外,到了9时,胃没有食物传来,脾没有东西运化,会导致气血不足,人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各脏腑也会因缺少供养而出问题。由此可见,不吃早餐的代价是很大的。

脾主四肢肌肉,除了饮食有常外,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上午9时到11时之间,脾经当令时进行锻炼,效果最佳。对于上班族来说,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下肢内侧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同样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午时

午时(11时至13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阴气渐长,阳气渐消,此时心经最为旺盛。心是不受补的,只能通过调养来养护。午睡便是最佳的养心方式。

午时心经当令,也是养心养神的最佳时机,其效果远超其他时段的睡眠,能够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养精蓄锐。很多人忽视了午休的重要性,实际上,“午觉”与“子觉”同等重要。子时和午时,正是天地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是“合阴”“合阳”、阴阳交会、水火相济的时刻,人体也应重视在这些时间节点进行休息调养。因此,古人将睡“子午觉”称为“盗天地之生机”,这是极高明且科学的养生智慧。

未时

未时(13时至15时),小肠经当令,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堪称人体的“大内总管”。它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至大肠,精华上输于脾。此时,人体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最为丰富,喝杯水有利于保护血管。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健康经验的总结,已成为许多人奉行的养生准则。午餐最好在未时的13:00之前吃完,这样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时将营养物质充分吸收。“过午不食”这一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申时

申时(15时至17时)是工作中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此时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不仅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还承担着输布阳气的重要功能,不应仅仅被理解为排尿通道。膀胱经位于背部,脊柱两旁,既是人体阳气的“仓库”,也是贯通全身、输布阳气的两条“高速公路”。刺激膀胱经穴位的简便有效方法是撞背,尤其在身体疲劳时,撞背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可在工作间隙,特别是在申时膀胱经最旺盛时敲打背部,能快速缓解疲劳、提升阳气、振奋精神。肢冷怕寒的人更应坚持这类锻炼。

酉时

酉时(17时至19时)是一天中类似秋冬的时段,象征着收获与贮藏。人体的“粮食”是精气血,而“仓库”则是肾脏。酉时是气血流注肾经的时刻,也是贮藏精华、调养肾脏的最佳时机。无论是补肾的食物、药物,还是益肾固精的功法,如按摩双肾、叩齿功等,酉时都是最佳的时机。申时膀胱经排毒,酉时肾脏经藏精,只有排泄与收纳正常,进出有序,健康才能常伴,生命才能无忧。

戌时

戌时(19时至21时)为经络气血流注心包经的时刻。心包经是心包所属的经络,而心包可以被视为心脏的“保镖”。保持心包经的通畅对于保护心脏至关重要。中医认为心主要有两大功能:主血脉和主神志。简单来说,主血脉是指心脏负责血液及其运行的管道;主神志则意味着人的意识、思维活动都在心的主导下进行。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不正常,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无常”。

现代人最易患的两种疾病——心脑血管病和心理疾病,都与心包经有关。因此,通过敲击心包经,使气血旺盛流通,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策略。有一个非常简便的穴位刺激方法:中冲穴是心包经的终端,位于中指末端。指压中冲穴可以用于缓解心慌胸闷以及心绞痛的应急治疗。此外,持续刺激中冲穴5分钟,还可以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亥时

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经当令。三焦通百脉,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顺则百病消。三焦经通畅,意味着水火交融、阴阳调和、身体健康。若三焦气机不畅,元气无法布散,容易导致手脚冰冷。疏理三焦其实很简单,可以通过按压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来实现。具体方法是:将手背向上翘起,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靠近手背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此外,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其中“托”字是关键。只要做出“托天”的动作,手形自然是最方便寻找阳池穴的姿势,这个动作可以挤压刺激阳池穴。

content

三叶青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