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php

文章页

content

古籍中三个驻颜秘方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为了追求美,现代还衍生出了医学美容、中医美容等多种学科。中医美容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籍中有着大量美容养颜理论,实用的方药也屡见不鲜。今摘取几款增白悦颜、祛斑莹面的美容外用方,帮助大家养颜悦己。

洗面光彩方

组成:冬桑叶。

制法:将冬桑叶煎浓汁,收贮于瓶。每日晨起将30毫升冬桑叶汁加入温水中,洗面即可。

作用:祛风润肤。洗面光彩方出自清代鲍相璈所著的《验方新编》一书。鲍相璈提出“冬桑叶,煎浓汁收贮,冬月早晨用一酒杯,掺入水内洗面”,可使面部皮肤“光滑如镜”,“面亦不冻”。中医认为,头面部的疾病常与感受风邪有关。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黄帝内经》中也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的论述。故而,人体感受风邪常会导致气血失和而变生诸头面部疾病。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对风邪袭表,导致气血失和、火毒内生造成的雀斑、黧黑斑、粉刺颇为适合。现代研究也证实,桑叶中富含黄酮类、酚类等活性成分,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对于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治疗面部痤疮及褐斑有较好效果。

益母草留颜方

组成:益母草。

制法:将端午当日收采的全株益母草晒干研细过筛,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团,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然后在四面开窍的泥炉底层铺炭,中间置药,上面再覆盖一层炭,点火煅制。先武火烧30~60分钟,接着改用文火煨24小时,把药取出,凉透,放瓷钵中研细,过筛再研,越细越好。用瓷罐或玻璃瓶收贮,防止受潮。每日洗漱时,取细粉洗手面即可。

作用:美白驻颜。此方全名为“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收载于唐代王焘辑录而成的《外台秘要》一书中,虽药味简单,但效果颇佳。《外台秘要》中记载,“初将此药洗面觉面皮手滑润,颜色光泽,经十日许,特异于女面,经月余生血色,红鲜光泽异于寻常,如经年久用之朝暮不绝,年四五十妇人,如十五女子”,又云其可“令白如玉,女项颈上黑,但用此药揩洗,并如玉色”。由此也可见本方美白嫩肤功效之强。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其“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现代研究也发现,益母草中含有生物碱、黄酮、二萜类等化学成分,外用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嫩肤美白。

玉肌散

组成:白芷、滑石、白附子各40克,绿豆粉300克。

制法:上4味共研成极细末保存,每日早晚用几汤匙的粉末加水外洗。

作用:淡斑美白,可治疗雀斑、白屑风、痤疮等。玉肌散收载于清代《奇方类编》,书中对其评价颇佳,认为其能“治一切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

方中白芷气味芳香、质地滑润,是古人制作面脂的要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汤液本草》中认为其可“排脓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现代研究也证实,白芷中含有挥发油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有抗氧化、美白、抗菌、抗炎等作用。滑石味甘、淡,性寒,外用有祛湿敛疮之功。

滑石质软而细腻,易于均匀铺散,至今仍是各种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本草正》记载滑石可治“诸湿烂疮肿痛”,《罗氏会约医镜》中亦有滑石可治“一切湿烂疮痛”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滑石外用有保护创面黏膜、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等作用。

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痰、解毒散结之功。《本草经集注》认为其可治“面上百病,行药势”。《神农本草经疏》中有白附子可治“头面斑痕,入面脂用”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附子中含有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含氮杂环类、脑苷类等,具有美白、抗粉刺等美容功效。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是常见的药食同源物质。《本草征要》中有绿豆可“去浮风而润肤”的记载。《本草撮要》中亦有“痘疮溃烂,以豆粉扑之良”的论述。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素类、植物甾醇、芳香物质等多种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上药合用,不仅可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治疗湿热内蕴、风邪侵袭导致的痤疮等皮肤问题,还可美白淡斑,不失为一剂美容良方。

content

防治痛风 按揉七穴

“痛不欲生,来去如风”是很多痛风患者的形象写照。此病常反反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和生活。尿酸是人体嘌呤核苷酸的最终代谢产物,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都会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成为痛风发生的最主要诱因。日常生活中,除了控制饮食外,还可以对太白、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照海、脾俞、血海等穴位进行按揉刺激,调整人体气血运行,预防、减少痛风的发作。

痛风的病因及表现

痛风好发于中年男性,近年来因年轻人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可与遗传因素相关,继发性痛风则多由肾脏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某些药物抑制尿酸排泄等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所致。痛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脚气”“痛风”等病症的范畴,早在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就可见痛风病名,“(独活)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两虚为主,湿热毒瘀为标,证属正虚邪实。平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脾肾功能失调,外感或内生湿热毒邪流窜经络,攻注骨节,着于经脉,终致湿热毒瘀交互为患。痛风自然病程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本文重点介绍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发作间歇期,如何利用穴位按揉预防痛风发作和减轻疼痛症状。

痛风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好发于下肢,以第一跖趾关节或拇指关节最为常见。痛风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此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发作期,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由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间歇发作期是采取穴位按揉调理的适宜阶段,按揉得当能减少发作频次及发作时间。肢体、关节疼痛因风而呈游走性疼痛,因寒而疼痛剧烈、痛处不移,因湿而重着肿痛、肌肤麻木、阴雨天时加重。痛风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补益肝肾、通络活血、宣痹止痛,同时要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以提高生活质量。

腧穴调理

太白

太白,足太阴脾经腧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脾主运化,位居中焦,是水液运化调节的枢纽,脾失健运,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太白具有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功效。且太白为五腧穴中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说明输穴可以治疗关节疼痛和时而严重、时而缓解的疾病,契合痛风发作间歇期的疾病特点。太白穴又为脾经原穴,可调整脾脏及脾经虚实,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且穴居痛风常侵犯的第1跖趾关节后方,“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可有效调理、预防痛风发作。

太冲

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大也;冲,冲盛之义。肝主藏血,冲为血海,太冲为原穴,位于肝与冲脉相应合气脉盛大之处,可调整肝及肝经虚实,通达三焦原气,具有疏肝养血、健脾化湿的功效。太冲亦为五腧穴中的输穴,与太白临近,可发挥腧穴近治作用,有效疏通第1跖趾关节附近的气血。痛风疼痛剧烈,容易引起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太冲有很强的疏肝解郁效果,可缓解紧张心情,减轻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三阴交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精血同源,三阴交为脾经、肝经和肾经的交会穴,能通调三经气血,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调经、调补肝肾的功效。按揉三阴交能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有效减少痛风发作频次、缩短发作时间,起到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腧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多气多血,胃经经脉病候“是主血所生病者”,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和胃的下合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的功效。按揉足三里可调补气血、强身健体,起到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减轻尿酸盐沉积、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照海

照海,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光照之义,海,水归聚之处。照海穴位居阴跷脉所生、肾经脉气归聚之处,足少阴脉气在此明显如海宽阔一般,具有调阴宁神、吸热生气的功效。阴跷脉主肢体运动,特别与下肢运动有密切关系,故按揉照海穴可益肾养心、滋阴养血,有效预防痛风疼痛发作、缓解痛风疼痛带来的下肢运动不便。

脾俞

脾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穴近脾脏,为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主治脾的疾患,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的功效。脾俞与胃俞、肝俞等穴临近,按揉时可用双拳扩大按揉范围,以起健脾除湿、祛瘀化痰、活血通络之效,达到防治痛风发作的作用。

血海

血海,足太阴脾经腧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脾主统血,温养五脏,血海穴为调理血证的要穴,具有健脾化湿、调经通血的功效。按揉血海穴可行血活血,又寓“血行风自灭”之义,还可祛风通络,既缓解痛风因风邪所致的游窜疼痛,又可祛瘀活血、舒筋通络,以延缓痛风发作。

此外,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痛风的关键。饮食要遵循“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的原则,戒酒,多吃新鲜果蔬,多喝水,无肾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异常者应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注意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经常活动手指、脚趾、肘部、膝部等;注意防风、防寒、防潮,改善生活环境。

content

如何赶走 “黄褐斑”

女人是水做的,女人也是“血”养的,要想新的一年里精神饱满有斗志,当然要把气血补足,“养血活血”的桃红四物汤可赶走令女性闻之色变的黄褐斑。

何为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也称为蝴蝶斑,此病又称黧黑斑、肝斑、面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调理起来也分很多种类型。比如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的黄褐斑多是因为肝肾亏虚导致,需要滋养肝肾;还有一些黄褐斑与脾气相关,则需要调理肝气。

桃红四物汤对症的黄褐斑属于血虚血瘀型,产后的黄褐斑多是此种类型。因此桃红四物汤适合的黄褐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血虚:面色黄,黄里带白,而且除了面色不佳,还会有眼睑、手指甲泛白的表现。这里的黄色黄与脾虚的面色黄是不同的,脾虚的面色黄是黄而晦暗,没有精气神。其二,瘀血:月经不调,有血块,或眼干、眼涩有黑眼圈,或舌下脉络青黑,或嘴唇颜色深。其三,无腹泻症状:此方养血润燥,可以缓解血虚便秘的问题,所以有腹泻症状者,就不适合选择此方治疗了。

如果黄褐斑产生时间短,如新产妇,可选药食同源之物,如家中常见的猪脚炖花生,如出自《随息居饮食谱》可以益气补血的玉灵膏。如果病症时间久,气血亏虚相对较重,就要考虑以药材为主的汤剂了。桃红四物汤通过补肾养肝,从而调血补血。

活血养颜的美丽之方

桃红四物汤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六味药物组成。方中的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就是滋补肝肾的水流,而桃仁、红花才是疏通水渠的关键。尤其是女性朋友,生点小气,贪凉饮冷,受风受冷都更加容易造成体内瘀血形成,所以活血药物的选择是一个方剂很重要的部分。

红花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化滞消斑之力。《本草汇言》载:“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可以用于闭经、痛经、产后的瘀阻腹痛、结节痛、胸痹痛、头痛、瘀热郁滞的斑疹色暗等问题。红花可回乳,不适合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也不适合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桃仁与红花就像一对很难拆散的组合,有红花的方剂中,常会发现桃仁的身影。桃仁性平,无论是因寒致瘀,还是因热致瘀,其均可通过相关配伍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且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content

药不过樟树还灵不灵?

 

01集纳天下药材于一镇

“中国药都”是怎样炼成的?“樟帮”的优秀文化基因体现在哪里?在中药产业遍地开花的当下,药不过樟树还灵不灵?

10月16日,为期10天的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在樟树市岐黄小镇拉开帷幕。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川芎蝴蝶双飞片……药交会期间,樟树药工师傅现场表演中药炮制技艺,观众连连惊叹:“太震撼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樟树自古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樟帮”曾与“京帮”“川帮”并称为中国三大药帮。2013年,樟树市被授予“中国药都”称号。樟树药俗和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药都”是怎样炼成的?“樟帮”的优秀文化基因体现在哪里?在中药产业遍地开花的当下,药不过樟树还灵不灵?
源远流长的樟树中医药文化,始于汉晋。东汉末年,葛玄在樟树东南部的阁皂山修道炼丹,采药行医,开启樟树医药先河,创立道教灵宝派,阁皂山因而成为道教名山,葛玄则被尊为樟树药业鼻祖。两晋以后,阁皂山麓、赣江之滨的淦阳(今樟树市城区)一带,就有人以运输药材为生。
唐开元四年(716),大庾岭古驿道开通,处于这条“官道”中心、跨赣江中游两岸的樟树,成为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津、南北药材集散与中转之地。樟树“药墟”开始形成,运输药材成为具有专营性质的行业。
北宋元丰年间,樟树地产枳壳、枳实、陈皮等药材因质量上乘而驰名,每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1154年,史学家、名医徐梦莘所著《集医录》问世,这是樟树最早的医学著作。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遗民侯逢丙不屑于为元朝廷服务,举家从庐陵(今吉安市)迁往樟树镇,“设肆制药”,济世度人。樟树人眼中的这位“侯善人”,是樟树中医药史上首个设店制药的著名药师。
明清两代,樟树药业步入鼎盛时期。彼时,各省药商不远千里将地产药材贩运到樟树,经樟树药师炮制后,销往他省,樟树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药码头”。押运药材的客商,有时一批近百人,每位客商来货,多达五六百件甚至上千件,樟树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馆座无虚席。除地产药材外,樟树还开创了化学药品的熬制,所产青矾、红矾远销全国各地。明万历年间,皇室派太监为“中使”,专程到樟树镇采购药材。
随着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樟树药商不仅坐地经营,还奔走四方,掀起三次外出经商高潮,将药业拓展至外地,形成覆盖全国的“樟树药业网”。
影响最大的一次外出经商潮发生在清康乾年间。许多药商积累了大量资金,到全国各大商埠去开行号,到著名药材产地设庄。他们重金聘请家乡的药工师傅去经营,也从家乡带去大批徒弟。这些人经过几年经营,就在当地开起药店,有民谣为证:“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几年当老板”。湘潭、汉口、重庆是樟树药商早期最大据点,湘赣两省药材行、店几乎被他们垄断。极盛时,樟树镇有药材行、号、店、庄近200家,其中本地药商开设100多家。
伴随着外出经商热潮,樟树药材炮制技术逐渐传入湖南、湖北、四川一带,樟树饮片成药饮誉大江南北。至此,樟树镇不仅是药材交易、集散中心,也是药材加工炮制技术中心,赢得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好口碑。

02独树一帜的“樟帮”文化

清代中后期,全国工商行业竞争激烈,各地商人以亲缘或地缘关系结成帮系。樟树药商率先在本地结帮,客居各地的樟树籍药商也随之“拉帮结派”。“樟帮”以人数众多、经营独特、管理严格见称,是南方最有实力的药帮,西与四川的“川帮”争雄,北与天津、北京的“京帮”抗衡。
精益求精的中药炮制技艺,是“樟帮”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樟树药业生存的根本。
樟树药工对中药炮制素有“术遵岐伯、法效雷公”之训,不论炒、浸、泡、炙,抑或烘、晒、切、藏,中药炮制技术都十分考究,炮制工具、辅料和工艺独具一格。以制作药材的“樟刀”为例,“老君炉中纯火青,炼就樟刀叶片轻;锋利好比鸳鸯剑,挥动如飞饮片精”。
让“樟帮”名震天下的一招绝技就是“白芍飞上天”。2014年,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社如,在3分钟内用“樟刀”将一寸长的白芍切制成完整饮片360片,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手工切制中药饮片数量之最”认证。
诚信无欺的经营之道,是“樟帮”文化的第二大特色。樟树地产药材品种、数量均不占优势,却能够长期吸引各地药商,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其关键在于诚信经营。在中医药文化夜市,商家正在制作“药清汤”。
樟树药商“重然诺,爱名检”,讲求信誉,在交易上不瞒秤、不吃价。他们盟誓:“公平交易,远近无欺;如有瞒秤、吃价,永世不昌。”湘潭的樟树药材行还规定:“不论品种,不论数量,凡药材成交,必得通过药行。违者,与买卖双方断绝交易关系……”这些药规有如樟树药商的“法规”,即使是家财万贯的老板违规,也定将遭到攻击。
严格有序的管理方法,是“樟帮”文化的第三大特色。
在长期的实践中,樟树药人创建了行、号、店、庄的独特管理方式。药行是“一把算盘一把秤”,资金不需太多,主要为各地药商代购、代销,从中抽取佣金。药号从药行发展而来,其经营口诀是“土药要饱,先生要老,徒弟要小,路道要调”。药店的特点是“前堂卖药,后堂加工”,名气大的有长春、黄庆仁等20余家。药庄是樟树药店的派出机构或外地药商驻樟树的派出机构,以采购、销售为己任。
不论是行、号,还是店、庄,管理都极其严格。管事、掌柜、先生、学徒、勤杂工,他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先生要做到老于世故、富有经验,学徒要做到三稳——身稳、手稳、口稳。医药关乎性命,如果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店东必定追究责任。因炮制不精心而导致质量事故,轻则开除,重则在三皇宫内当众焚烧肇事者的衣物、被帐等生活用品,当地永不录用。

03“中国药都”任重道远

1800多年来,樟树中医药产业既经历过曲折,也创造了辉煌。如今,樟树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医药企业502家,被评为中医药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本届药交会开幕式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中医药—栀子》,这是江西首个中药材领域的国际标准,将助力樟树中医药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不过,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国中药材集散地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等地正加速崛起,全国药品交易会(上海)、广州国际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成为药品交易的“新贵”。头顶金字招牌,面对新的挑战,樟树该如何接招出招,续写辉煌?樟树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展演现场。
持续推进振兴工程。2016年,樟树提出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的战略设想,此后相继出台《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2023年,“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与此同时,樟树着力打造中医药产业聚集基地、中医药文旅融合基地、中医药诊疗康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创新国潮养生。中医药发展离不开创新,将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喜好,才能“火起来”“潮下去”。“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伢崽吃包面。”包面即清汤,樟树“药清汤”远近闻名,川贝陈皮清汤、鸡内金清汤……既美味又具药用价值的清汤俘获养生大军的心。除了传统的药膳,还有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新中式养生食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频频圈粉年轻人。
以会搭台唱响品牌。药交会是医药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增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没有交易的展会是没有生命力的,交易率就是影响力、号召力。当然,药交会不只是单纯的展会经济,“有灵魂”的药交会才能吸引人。如本届药交会推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全国名中医义诊、中药炮制技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很好地将中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打卡体验者络绎不绝。

 

content

掉头发就是脱发吗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许多90后也被脱发所困扰。有不少人发现,每次洗头就会掉很多头发,十分担心自己是否也加入了脱发大军,那么,掉头发就是脱发吗?

答案是否定的。头发生长是周期性的,分成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人体的头发大约有10万根,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头发则会自然脱落。正常人每天大约脱落70~100根头发,同时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头发生长,所以无须过分担心。但如果短时间内掉发过多则有脱发的风险。

脱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脱发与人体气血不足有关。且“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精血互生,所以毛发的生长脱落,润泽与否和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为防止脱发,笔者推荐养发三物和正确洗头法如下。

养发三物

黑豆被称为肾之谷,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可以达到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能使头发乌黑有光泽。

黑米被称为“黑珍珠”,有开胃健脾暖肝、舒筋活血的功效。黑米的营养成分多集中在表皮上,所以连皮一起服用为佳。

黑芝麻是众所周知的补肾佳品,性平、味甘,有补肾、润五脏、乌发养颜的功效,对于肝精不足引起的脱发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洗头注意

日常洗头发时要注意以下5点:洗头的频率不能过频繁;不要过量使用洗发水;水温适宜,避免温度过高;不要用指甲抓挠头皮,用指腹轻轻按压;擦干头发时切忌来回搓,避免破坏毛鳞片。

content

这些图带我们穿越药交会这66年

一年一度的药交会即将到来

中国药都——樟树

再次绽放光彩

今天

小编带你穿越时光

一起回顾一下

那些年的药交会盛况吧……

1958

图为清江饭店。1958年,第1届樟树药交会在清江饭店举办。到会代表100人,成交(订单)金额150万。

1958—1965年

共召开10次樟树全国药材交流会

累计到会代表5000多人

成交额达5亿多元

随后因故停办了16年

1980

图为樟树第11届全国药交会现场。1980年11月,樟树恢复举办了樟树第11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此次交易会中西合璧,有中药材、中成药、西药、药械,到会单位1041个,代表2673人,交流品种7000多种,成交金额12439万元。

1982

1982年,樟树第13届全国药交会召开。清江县委、县政府新建高10层的药都宾馆作为药交会吃住场所,以及2.5万多㎡的药材交易市场,有摊位2000余个,展馆200多间,这使大会有了正规固定的交易场所和食宿点。

1983

图为樟树第14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1986

图为樟树第17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1987

图为樟树第18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1988

图为樟树第19届全国药交会,外场人山人海。1988年12月,清江撤县设市,成立樟树市药业管理局,负责药都樟树药业的日常工作和一年一次的全国药材交流会。

1989

图为樟树第20届全国药交会现场。1989年,紧临药都宾馆新建以药都大厦为主体的15000㎡交易场所,交易展馆200多间,摊位2000多个,与药都宾馆连成一体,硬件设施进一步扩大。该年的樟树第20届药交会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显示出改革开放后樟树药交会强大的生命力。

自此以后

每年的药交会参会人数、品种、成交金额

均直线上升

进入九十年代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全国医药行业日新月异

樟树药交会更是年年创新高

1997

图为樟树第28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1998

图为樟树第29届全国药交会现场。1998年,樟树第29届全国药交会到会代表集中,人数稳中有增,厂商3千多家,人数逾3万人;交易活跃,参展的药材5000余种,其中成药1800余种,形成药材与成药并存,药品与药械共荣的局面。

2001

图为樟树第32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2002

图为樟树第33届全国药交会现场。2002年,樟树全国药交会的会场设到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的商务会展中心(建筑面积8000㎡)为主会场,设300多个3×3㎡的国际标准展位,另在市场内设立1000余个露天药材展棚(2×2㎡)。这是国家批准的17家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占地两百多亩。

2004

图为樟树第35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2005

图为樟树第36届全国药交会现场。2005年,药交会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中药协会共同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支持单位,由樟树市人民政府承办。

2006

2006年10月18日晚,央视品牌栏目“同一首歌”应邀走进药都樟树,为樟树第37届全国药交会助阵。莫文蔚、赵传、毛宁等明星倾情演唱,“同一首歌”能够走进我们县级市樟树,是江西省县级市的首次,其规格在同等级县市属高的。修建用于药交会开幕式使用的“药都广场”,药交会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2007

2007年,三皇宫被定为樟树市药交会重要活动——“祭祖”的神圣场所,每逢药交会,三皇宫大殿内都将举行祭祖仪式。

2008

2008年,樟树第39届药交会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药都国际药膳养生文化旅游节”,展示了药膳美食展评、烹饪绝活表演、药膳品尝、药膳养生论坛、药都养生保健游等内容,吸引了全国目光聚焦。

2013

2013年,樟树第44届全国药交会开幕式上,樟树迎来高光时刻——中国中药协会正式授予樟树市“中国药都”称号。由此,樟树成为国内唯一被行业协会认定的“中国药都”。

2014

2014年10月16日,第4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开幕。开幕式上,时任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的万庆胜代表国家工信部向樟树市授“樟树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牌匾。

2015

2015年,樟树第46届全国药交会紧扣“互联网+”时代主旋律,创新办会思路,更新办会理念,深度融合互联网,创造性地推出了“互联网+药交会”。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参展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推广,参会代表场内场外实时互动交流,营造了高效便捷的会展氛围,使传统药交会迈向网络化、信息化。

2018

图为樟树第49届全国药交会现场。

2019

图为樟树第50届全国药交会现场。2019年10月16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中药协会共同主办的樟树第50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在樟树市岐黄小镇隆重开幕,这也标志着樟树药交会有了新的固定场馆。本届药交会吸引了全国各地6000余家医药厂商参会参展,参展品种超2.6万个, 开幕式当日成交额达100多亿元。

2020

图为樟树第51届全国药交会开幕式现场。此届药交会突出体现“数字药交会”概念,着力打造线上展示交易、线下体验交流及中医药文化推广的“云上会展”平台,推动传统会展向网络化、信息化深度转型。

2021

图为樟树第52届全国药交会江西(宜春 樟树)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全国8800多家医药厂商线上线下参会参展,参展品种近3万种,开幕当天成交额达120亿元。交易会包括专业会展、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交流、全国名老中医高峰论坛等内容。

2022

樟树第53届全国药交会创新运用“双线会展”模式,线上观展人次超千万,线下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樟帮中医药一条街开街,42名全国名老中医现场义诊,2000多名群众前来咨询就诊;医药项目集中签约超百亿元,投资21亿元的药都里项目奠基开工,精湛的中药材炮制技艺、美味营养的药膳、融合中药材口味的冰淇淋、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2023

樟树第54届药交会期间,樟帮中药炮制技艺展演精彩纷呈。

药不到樟树不齐

药不过樟树不灵

樟树药交会自1958年以来

已成功举办54届

是全国办会历史最悠久、影响深远的

中医药行业盛会

樟树第55届全国药交即将开幕

祝愿樟树药交会越办越好!

 

 

content

有这5个坏习惯的人容易被痛风“盯上”

痛风主要是因为体内血尿酸水平过高,致使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该病的人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畏寒、心率加快等多种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不过男性居多。那么导致该病在年轻人身上发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1、喜吃高嘌呤的食物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喜欢吃一些嘌呤较高的食物,如海鲜、火锅、动物的内脏等。一旦体内摄入过高的嘌呤,那么就会被身体分解成尿酸,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然后形成结晶,诱发该种疾病。

2、饮酒过多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去酒吧等地方,也很爱喝酒,这就导致体内摄入酒精过多。而一般的很多酒都是含有大量嘌呤成分的,如啤酒,因此,若是年轻人经常喝酒,那么也很容易患上该种疾病。

3、经常喝饮料

现代年轻人经常喝饮料,很少喝水,有的时候甚至用饮料代替水。而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会促进尿酸的合成,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高尿酸,然后诱发该种疾病。

4、肥胖

现在年轻人因饮食原因,再加上运动过少,就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就是诱发该种疾病的因素之一,因此体重超标、过于肥胖的人,一定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

5、作息不良

现代很多年轻人,作息很不规律,有时会熬夜玩手机到很晚。长期的熬夜,会使得分泌发生紊乱,尿酸难以被分解、排出,在体内大量堆积,然后诱发该种疾病。

导致现代年轻人痛风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为了预防该种疾病的出现,建议年轻人平时养成以下的好习惯:

1、合理饮食

饮食是诱发该病重要的因素之一,建议年轻人平时少吃嘌呤较高的食物,多吃些蔬果,如樱桃、菠菜等。

樱桃中所含的花青素可以降低尿酸,而且还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而菠菜等蔬菜则可以降低体内的尿酸水平。

 

2、适量摄取低脂牛奶跟酸奶

适度的摄入低脂的牛奶跟酸奶是可以降低尿酸的水平的。另外,牛奶中所含的糖巨肽跟G600都有抗炎的作用,可以通过减轻单钠尿酸盐在关节中的炎性反应,从而缓解痛风所引起的症状。

3、作息规律,适度运动

作息跟运动也会影响该病,因此,年轻人平时应该规律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同时,还要适度运动,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帮助尿酸排出,减少尿酸堆积。

从上可知,现在年轻人患痛风越来越多是因为饮食、饮酒、运动、作息等多方面的不良习惯所导致的。

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建议年轻人平时养成低嘌呤饮食,多运动,作息规律,少喝酒的好习惯。若是不幸患上了该种病症,那么患者就需进行降尿酸方面的治疗。一般该病是通过相关的药物来降尿酸,建议患者根据实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合的药物。

通风溶晶,关节肿痛,红肿热痛,尿酸过高,选江西致和堂葵花盘饮片,道地药材,疗效确切!

五大成分,四大功效治疗痛风:

针对实现抑嘌呤、降尿酸、溶解痛风石、保肝肾四大功效!

生物碱
降:通过恢复酸碱平衡,降低体内尿酸
减:减少疼痛反应,让痛风不再反复疼痛
护:增加肠道尿酸排出量,减少肾脏负担
黄酮、绿原酸和多糖
抑:超强抗氧化,抑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阻止核酸氧化,控制嘌呤量
降:降低血糖和甘三脂,抗血栓,增强血管韧性,通透性,减轻肾脏负担
利:同时可以稳定肾小管,有利于肾脏代谢尿酸
小分子肽
快:快速渗透,调节体内嘌呤,降解尿酸

content

非遗里的樟树丨道医技术

民国閤皂山崇真观住持欧阳明性真人(世人称其为阳道人),对中医药学有很高的造诣,尤精于正骨伤科等。其所传技术主要分为道家武术、医术两方面,主要包括硬气功、道家二指禅、道家十一针、救危重招术、疼痛科等技艺,广泛解救百姓疑难病痛,医德高尚、高明精准,在江西、广东等多地目前有着突出影响和口碑。欧阳明性道医技术2024年入选樟树市县级非遗名录。

content

打工人“班味”重 中医帮你打开思路

都说一旦上过班,人的气质就变了,网络上把这种改变戏称为“班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疲惫的脸色、空洞的眼神、时不时的腰酸背痛、由内而外的萎靡,共同构成打工人洗不掉的“班味”。

什么是“班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班味”其实就是上班的负面影响导致的身体亚健康状态。比如因压力过大、不良情绪、睡眠不足等导致的肝火旺盛、脾胃不和;因久坐不动、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等导致的气血不畅、阳气不足、寒湿重;因坐姿不正确、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引发的颈肩腰腿痛、眼干眼痛。这些工作所带来的倦怠,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情绪,更威胁到了身体健康。

洗去“班味”这样做

我们可以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通过一些健康的“摸鱼”方式,来洗去身上的“班味”。

目常运

现代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很容易造成眼部肌肉紧张,导致眼睛疲劳,出现眼干、眼痛、红血丝等情况。窗边远眺、转目等方法都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疲劳。也可按揉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攒竹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的睛明穴、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的瞳子髎穴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疏通眼部经络,消除疲劳。或将双手掌心擦热,贴于眼上,用掌心的热量热敷眼部。或在午休的时候,戴上热敷眼罩,增强眼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视疲劳。

发常梳

工作压力让许多上班族的头发逐渐“离家出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百脉汇聚之处。《普济方》中便提出“栉(zhì,指梳子)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之。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养生类纂》中亦有“发,血之穷,千过梳,发不白”的记载。可见,经常梳头按摩,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和经脉,保持头部气血通畅,满足头皮毛发的血氧供给,从而令发色柔润乌黑、发根强韧不易脱,达到护发、养发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经常梳头还能使颅内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保证大脑及脑神经的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颅内营养代谢,起到提神健脑、预防记忆力减退的作用。

早上开始工作前和午饭后,都可以用经络梳或手指指腹梳头。梳头时自额上发际开始由前向后梳,边梳边揉搓头皮,用力要均匀、柔和、缓慢,梳到头皮有发热感即可。

头常仰

如今颈椎病越来越普遍,与人们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行为有关。建议每工作1小时左右休息一段时间,做些仰头、侧头等颈部伸展动作,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

还可叩击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右手握空拳,以空拳的小指侧边缘击打大椎穴周围,力度适当,以局部酸痛为标准,每次持续5~8秒,反复3~5次,可帮助疏通颈部经络、缓解疼痛。

也可拿捏肩井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这是肩部肌肉最丰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疲劳的部位。按摩时用五指抓住肩井穴附近的肌肉,用力提起,同时五指用力捏拿,每次持续3~5秒,重复5~8次,可以帮助疏通肩部经络、放松肌肉。

点按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也对颈肩部肌肉僵硬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按摩时,用两手大拇指指肚分别点揉两侧风池穴,力度以有酸胀感为佳,每次2~3分钟即可。

腰要正

早上通勤久站,白天办公室久坐,长时间伏案工作、劳累或从事重体力劳动,都可能引起腰椎间盘、小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失衡,继而发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为了保护腰椎健康,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歪歪扭扭,也不要跷二郎腿。桌椅的高度要合适,电脑屏幕尽量与视线平齐。也可以在腰部与椅背之间放一靠垫,起到支撑腰部的作用。

可时常按揉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以助温补元阳、益肾强腰,缓解腰部疼痛和僵硬不适。也可按摩位于腘横纹中点的委中穴。中医有“腰背委中求”之说,每天按揉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络气血,促进腰部肌肉软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拍八虚

《黄帝内经》中提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八虚是指人体的两肘窝、两腋窝、两腹股沟、两腘窝,共八处。人体五脏的邪气常藏匿于八虚之中,造成经气运行不畅。经常拍打八虚,能起到调畅气血、疏经通络、祛除邪气的作用,有助于养生保健、增强人体免疫力。工作累时,可用手掌或经络锤从上到下拍打八虚,每个部位拍打5~10分钟,至微微发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