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php

content

中药“战痘”常用外治法

现在有些年轻人特别喜欢吃煎炸香辣美食,还常常熬夜、吃夜宵,导致滋生痤疮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中年人也冒出了“青春痘”。就诊时常有患者提要求:不用西药外涂,只想用副作用小的中药,最好能在家里自己操作。此外,患者还常常搜罗了一堆偏方问医生,比如涂牙膏有用吗,隔夜茶水洗脸能消痘印吗,鸡蛋清敷脸好不好,金银花水能祛痘吗?应当如何准确答复患者,才能做到既取材简便,又操作简单、药力直达?今天笔者就来介绍一下中医外治痤疮常用的三种疗法。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四十多种不同的中药剂型,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剂型包括膏药、油膏、掺剂、洗剂等,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治疗优势。其中捣汁外敷、煎汤熏洗、打粉外涂等方式简便常用,适合患者自制并自行操作。

熏洗法

熏洗法是先利用药液热气熏蒸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方法。例如新鲜的金银花泡水可用于祛痘,若能萃取得金银花露效果会更好。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都可以加水适量煎煮成汤剂,先热熏再温洗脸,每日1~2次,有清洁表皮毛孔、减轻局部充血和炎症的作用,对轻中度湿热型痘疮都有效果。

敷贴法

敷贴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具有不同作用的液体调制成糊状,贴敷患部。例如将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研成极细的粉末,用金银花露或者丝瓜叶汁调和成糊状,直接涂抹在痘痘处,可清热解毒除痤。如再无新发、只剩痘印时,可选择茯苓、白及、白术等按一定比例打成粉,用牛奶、蜂蜜调和后再敷贴患部,每日1~2次,反复使用有消除痘印、修复皮肤的功效。

箍围法

箍围法是将自身含有药汁的药物,捣烂成糊状后直接敷贴,范围应超出痤疮肿起的区域,保证药物覆盖整个患处。例如将木芙蓉的叶子研末,加上捣好的丝瓜叶汁搅拌后使用,可加强清热散结作用,适用于红肿痛、热毒较重的痤疮,每日1~2次。

中医治疗痤疮讲究内外结合、以内养外。因此,患者还应调整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油脂、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及时治疗便秘、月经失调等疾病,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有利于“战痘”完胜。

content

探秘中药饮片之苏合香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材的精炼之作,经过专业的加工炮制,成为中医临床与制剂生产的重要基石。这些饮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色,为治疗众多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以及健脾益气等。同时,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领域,助力人们调养身心,筑牢健康防线。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秘苏合香这一神奇中药饮片,领略其独特的魅力与广泛的药用价值。

苏合香的起源与魅力

      苏合香,这一古老的香料,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历史可追溯至《后汉书》,书中记载其源自“大秦国”,而《本草纲目》更是明确指出,这种香料得名于苏合国,从而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合香,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香料,更是中西医药交流的重要见证。
      苏合香,又称帝膏、苏合油等,是由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苏合香树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过精心加工而成。在初夏时节,人们会击伤或割破树皮,深入木质部分,让香脂充分浸润。到了秋季,再剥下树皮并榨取香脂,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最终得到苏合香的初制品。将初制品溶解于酒精中,经过过滤和蒸馏,便能得到精制的苏合香。

苏合香的形态

      苏合香,这种珍贵的香料,在形态上也有其独特之处。经过精心加工的苏合香,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树脂状,质地厚重且色泽深邃。在香气上,它散发着一种温暖而持久的香气,仿佛能够诉说千年的故事。苏合香的形态与香气,共同构成了其作为珍贵香料的独特魅力。

苏合香的植物形态

苏合香,这种珍稀的香料,其实来源于一种特别的植物。这种乔木的叶片互生,拥有长柄,而托叶则较小且早落。其叶片通常呈掌状5裂,偶尔也会见到3裂或7裂的情况,裂片呈现卵形或长方卵形,先端部分急尖,基部为心形,边缘则有锯齿。花朵方面,苏合香的花小且单性,雌雄同体,多数情况下会聚集成圆头状花序,颜色黄绿色且无花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雌花的圆头状花序会以总状的方式排列,而雄花则仅有苞片。在雄蕊方面,多数雄蕊的花药为矩圆形,2室,纵裂,花丝较短。对于雌花来说,它通常单生,花柄下垂,花被细小并具有退化雄蕊。其雌蕊多数且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内含数粒胚珠,花柱则弯曲。果序呈现圆球状,聚生着多数蒴果,并且有宿存的刺状花柱。当蒴果成熟时,其顶端会开裂,露出种子。种子通常为1粒或2粒,形状狭长圆形且扁平,顶部还带有翅。

苏合香的药用价值

      苏合香,这种珍贵的香料,不仅以其独特的香气闻名,更在药用领域展现出其价值。其叶片、花朵以及果实均可入药,具有镇静安神、开窍醒脑、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中医领域,苏合香常被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癫痫等症状,其效果显著。同时,苏合香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苏合香的一个神奇故事。太尉王文正因体弱多病而得到宋真宗的同情,真宗赐予他一瓶苏合香酒,并嘱咐他空腹饮用以调和气血、驱除外邪。王文正遵命服用后,第二天便精神焕发,向真宗致谢。真宗告知文武百官,此酒名为苏合香酒,制作方法是将一斗酒中加入一两苏合香,用文火慢煮。此酒能调和五脏,治疗腹中多种疾病,甚至一杯便能驱除外感风寒。大臣们称此为奇方,之后百官百姓纷纷仿制,苏合香丸因此盛行一时。沈括称此方源于《广济方》和《外台秘要》,疗效显著。《沈氏良方》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也以苏合香为主要成分。

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苏合香

      苏合香在现代医学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备受瞩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苏合香的药理作用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证实,其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以及清热解毒方面的功效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同时,苏合香还展现出抗菌消炎的潜力,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苏合香,这一传统中药材,在现代医学领域依然焕发着光彩。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得它在临床应用中备受推崇。这种药材,味辛、性温,主要归于心、脾二经,具有强烈的芳香走窜特性。在传统中医临床中,苏合香常被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胸腹冷痛、惊痫以及猝然昏倒等症状,其用量通常控制在0.3至1克之间,入丸散剂型使用。此外,《本草备要》和《本经逢原》等古典医籍也对其药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苏合香的多方面药理作用,包括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等。同时,它还能扩张冠脉、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并显著提高冠脉流量。此外,苏合香还具有显著的祛痰和抗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各种疼痛止痛、冻疮以及胆道蛔虫病等症的治疗。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苏合香常与麝香、冰片等药材配伍使用。经过精简改良的麝香保心丸和冠心苏合丸,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演变而来,如今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同时,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还发现,苏合香对于过敏性鼻炎、胆道蛔虫症、巅顶痛以及食物中毒昏迷等症状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江西致和堂苏合香产品信息

【功能与主治】开窍,辟秽,止痛。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痹心痛,胸腹冷痛,惊病。

【规     格】0.3g/支*1支/小盒*10小盒/中盒

苏合香,这一历经千年的传统中药材,在现代医学领域依然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其味辛、性温,专入心、脾二经,凭借其强烈的芳香走窜特性,在中医临床中常被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胸腹冷痛、惊痫以及猝然昏倒等症状。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苏合香更是展现出了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各种疼痛止痛、冻疮以及胆道蛔虫病等症的得力助手。

content

这些养生潮流 不可盲目跟随

如今,“养生”和“保健品”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养生的行列。年轻人对养生的理解已远超传统范畴,他们正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重新诠释着养生之道。比如有些年轻人在饮食养生方面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催生了一系列混搭食物养生的新趋势。有人将牛油果、水煮蛋搭配全麦吐司,不仅满足了舌尖的享受,还均衡摄入了蛋白质、健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有人将紫甘蓝与橙子搭配坚果拌入酸奶,既清新爽口又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这些混搭方式不仅丰富了饮食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营养的全面吸收。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受到质疑,比如吃辣鸭脖时喝杯金银花水来降火,吃冰激凌时含热了再咽,或是吃饭不多但服用多种保健品。这些方法真的科学吗?正确的中医饮食养生方法是什么?

这样养生未必科学

辣鸭脖配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其中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可以减轻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新陈代谢,帮助缓解因食用辛辣食物而引起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金银花虽具有一定的降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食用辛辣食物带来的所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食用辛辣食物时还是应该注意适量摄入。此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上火症状也各有差异,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总之,吃辣鸭脖时喝金银花茶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降火方法,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必要的医疗措施。

冰激凌含热了再咽

冰激凌本身是冷冻甜品,因其低温和甜滑的口感受到很多年轻人喜爱。有人担心过冷的食物摄入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于是想到将冰激凌在口中含热了再咽下的方法。但冰激凌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冰激凌在口中含热后,这些成分并不会减少,而且停留在口腔时间过长还会刺激牙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或坚果来平衡冰激凌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冰激凌的摄入量,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过度依赖各种保健品

有些年轻人一边放任自在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吃烧烤等),一边又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补救(如喝枸杞、敷面膜等),甚至有些人饮食不规律,过度依赖各种保健品来补充营养,忽略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转和人体的代谢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营养素补充剂仅能补充某种特定的维生素或矿物质,不能替代其他核心营养素,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更不能代替食物。

食物创新混搭

跨界合作是年轻人创新混搭食物养生的又一重要手段。比如草本咖啡,将传统中药的养生功效与现代咖啡的提神效果相结合;或绿茶与柠檬汁混合制成的绿茶柠檬饮,既清爽又提神;将枸杞、红枣等中药材结合奶茶制成的中药养生奶茶,既满足了味蕾的享受又兼顾了养生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饮品中中药的用量很少,且可能存在过多添加剂,并不一定能起到养生的功效。食物混搭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尝试,但在追求养生效果时应该谨慎选择搭配方式和食材。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不科学的养生方法,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正确饮食养生这样做

放眼当下现代生活,无规律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家庭压力,让人身体耗气伤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亚健康现象越来越严重。医院接诊的不少年轻人,体检时没什么器质性问题,但总感觉哪里都不舒服。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各种新型养生方式层出不穷,其实最重要的仍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中饮食养生的核心在于“平衡”,根据个体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客观因素,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肉类蛋奶等各类食物,运用食物本身的特性,达到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饮食要选择适宜的食材,避免过寒过热,损伤脾胃。饮食应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以维护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应适量摄取,不可偏嗜,以保持脏腑平衡。五味各自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通过合理搭配,可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五味中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生津止渴、开胃消食,如柠檬、山楂等。苦味食物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如苦瓜、苦荞等。甘味食物具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如红枣、蜂蜜等。辛味食物能发散、行气、活血,如姜、葱、辣椒等。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滋阴潜阳,如海带、海鱼等。不同体质的人对五味的耐受性不同。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可以适量增加葱、姜、蒜等辛味食物的摄入,以温阳散寒;体质偏热的人则应减少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助热生火。

健康的烹饪方法也是饮食养生的重要手段,如蒸、煮、炖、焖等,尽量减少油炸、烧烤等高脂肪、高热量的烹饪方式。适量使用调味品,避免过咸、过甜、过辣等口味刺激。注意调味品的质量和来源,尽量选择天然、少添加剂的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要选择多样化的食材,以确保摄入全面的营养。即使是有益的食物,也不能过量摄入,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饮食养生还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季万物复苏,宜食用油菜、春笋等,以助肝气升发。夏季炎热,人体易出汗,应多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同时适量食用西瓜、绿豆等清热解暑的食物。秋季干燥易伤肺,可食用梨、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宜食用羊肉、牛肉、红枣等,以温补阳气、抵御寒冷。

content

中医药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

门诊上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这些问题:我家孩子现在看东西要距离很近才能看清,是不是近视了?我家孩子远视储备没有了,是不是马上就要近视了?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很开心看到家长对小朋友的视力健康十分重视,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眼睛健康,才能看见五彩斑斓的世界。但家长们也不必过度忧虑,想要确定孩子是不是近视,需要去专业的眼科医院完善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眼轴长度检查等。至于远视储备不足的小朋友,如果坚持科学健康用眼、定期进行视力筛查,也不一定会马上近视。

有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成长,早期关注及控制近视发展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中西医对近视的认识

西医认为,在排除病理性近视的前提下,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主要表现为视近物清楚而视远物模糊。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就称本病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古代医家对此也进行了阐述。《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言“目窍于肝,生于肾”。《灵枢·大惑论》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海论》言“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目无所见”,指出脑髓充养目精,脑髓亏虚,则精亏而不能视物。中医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有关。长时间用眼、不注重用眼卫生、用眼姿势不当、饮食结构的单一等原因都会损伤眼睛的气血,促进近视的发生。

中医疗法多样

中医药可通过内服外治等多种方法,调节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起到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舒缓睫状肌痉挛、调节眼部肌肉麻痹等作用,使眼部保持健康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部分近视的目的。

中药内服

近视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视物眯目,兼见面白畏寒、神疲心悸、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缓等症状,多为心阳不足,可用定志丸以益气养心。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兼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多为气血两虚证,可用当归补血汤加减来补气养血。若能近怯远,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差多梦,舌质淡、脉细弱或弦细,多为肝肾亏虚,可用驻景丸加减来补益肝肾。

食疗

枸杞密蒙花茶

枸杞子、密蒙花各10克,沸水冲泡。本方具有养肝明目之效。

龙眼枸杞茶

龙眼肉10克、枸杞子10克、决明子3克、大枣6颗,沸水冲泡或放入养生壶,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可作为日常茶饮,反复加水煮至无味。本方具有补气养血、益精明目之效。

枸杞子桑椹粥

枸杞子20克、桑椹15克、山药15克、红枣5个、粳米50克,熬粥食用,具有补脾养血、养肝益肾明目的功效。

银杞明目汤

银耳15克、枸杞子20克、猪肝50克、茉莉花5朵。水煎饮汤,具有补肝益肾、明目养神的功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小朋友都适合上述食疗,特别是脾胃虚弱者,吸收功能减弱,未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可能适得其反。

外治

针刺法

针刺在近视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主穴常取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四白、承泣,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光明,气血不足者加血海、梁丘。若小朋友畏惧针刺,可改为较为缓和的皮内针疗法,将特制的小型针刺入眼周穴位后,在皮肤内固定留置3~5天时间,可达到持续刺激穴位的作用。皮内针疗法常取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四白、承泣、合谷、内关、光明等穴。因眼部穴位比较特殊,针刺、皮内针疗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不可自行操作。但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进行耳穴按揉、推拿、热敷、熏眼等。

耳穴贴压法

常取眼、脑干、目1、目2、神门、肝、脾、肾等耳穴,单次5~7个穴位为宜,用王不留行籽贴穴位,并轻揉1~2分钟,每3天更换1次。

穴位推拿法

取卧位,大拇指放印堂处,由下到上揉按至神庭,再由内向外揉按至太阳,分别揉按10遍,然后按摩百会、四神聪,再揉按眶周,重点揉按睫状肌,单个眼睛按3分钟。然后沿着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瞳子髎、四白、承泣、睛明等穴方向揉按共2分钟,点揉风池、风府、内关和合谷等2分钟。最后按揉双侧颈后肌群、拿肩井、拍打颈肩肌群各3分钟。

熏眼法

取坐位,将配制好的中药液(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密蒙花、决明子、女贞子、谷精草)稀释后置于熏蒸器具内,戴上熏蒸眼罩,打开雾化治疗仪,睁眼治疗15分钟,然后可配合中药眼罩热敷5分钟。

热敷法

将谷精草、决明子、菊花、蒺藜等明目中药放入药包内加热后置于眼部、颈部等位置,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皮肤有破损或对以上药物过敏的小朋友禁用,用时注意温度,谨防烫伤。

中医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近视重在预防,在此温馨提示:日常需注意科学用眼,控制用眼时间,掌握正确读写姿势;经常锻炼眼部肌肉,近距离用眼1小时以上要进行远眺;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保证充足睡眠,加强户外运动;营养均衡,饮食有度。对于已经近视的小朋友,要严格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content

西洋参粉的功效与用法

江西致和堂直接口服饮片西洋参粉根据《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年版,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饮片西洋参打成粉末,保留西洋参粉有效成分。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烦倦怠,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3g,一日2~3次。规格:1.5g/袋x6袋/盒x5盒。

一、来源 

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我国也有栽培。通常在秋季采挖西洋参。

二、性味与归经

– 性味:甘、微苦,凉。

– 归经:归心、肺、肾经。

三、功效与作用

– 补气养阴: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气短息促、心烦口渴等症状,常与麦冬、五味子等配伍。

– 清热生津:对于热病津伤、咽干口渴等有很好的疗效,可与石斛、玉竹等搭配使用。

– 提神醒脑:能帮助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记忆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和学生有一定的益处。

四、适用人群

– 适合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

– 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者。

–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容易疲劳的人群。

五、服用方法

– 冲服:将西洋参粉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服,一次1~3g,一日2~3次。

– 含服:取适量西洋参粉含于口中,慢慢咽下,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和咽喉部位,缓解咽干口渴等症状。

– 炖服:与其他食材如鸡肉、排骨等一起炖煮,如西洋参炖鸡,既美味又能起到滋补作用。

六、注意事项

– 不宜与藜芦同用,二者配伍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 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 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萝卜、绿豆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西洋参粉不宜过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兴奋、烦躁失眠、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content

原来秋裤太紧反而不保暖……

随着天气变冷

又到了家长们催着穿秋裤的时候

不穿秋裤真会冻出“老寒腿”吗?

秋裤到底该啥时候开始穿?

秋裤太紧反而不保暖吗?

发热秋裤是真靠谱还是“智商税”?

往下看

这些知识你应该掌握

↓↓↓

到底啥时候穿秋裤?

判断自己是否该穿秋裤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时间:南北方有差异

“秋冻”虽然可以增强耐寒能力,但只适宜在初秋暑热未消时。等到进入晚秋,尤其是寒露以后气温明显下降,日夜温差变化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就应增添秋衣秋裤。

对于居住在南方地区的老年人和关节炎患者来说,由于气候寒湿,更应该提前穿上秋裤

气温:以10℃为界限

白天最高气温低于10℃时应该穿上秋裤。随着气温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

自我感受:觉得双腿冰凉

若觉得双腿冰凉,从户外回来后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就该穿。

经常久坐或末梢循环不好的人,即使气温不是特别低,也会有双腿冰凉的感觉,这类人应马上穿秋裤、厚袜,并且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

秋裤太紧反而不保暖?

除此之外,穿秋裤还有3个健康提醒:

1.个别人群需提前穿包括经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和关节炎患者、阳虚体质人群。

2.秋裤别穿太紧的紧身秋裤虽能增加腿部局部温度,但长时间紧绷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让人感觉更冷

3.睡觉时最好别穿:穿秋裤入睡可能会感觉热,夜间容易踢被子,造成受凉感由于秋裤贴合身体,导致全身肌肉不能充分放松,休息不够充分,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不穿秋裤会冻出“老寒腿”吗?

不少人觉得老寒腿是冻出来的,其实,寒冷不是导致老寒腿的直接原因。老寒腿又被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

老寒腿的诱因是关节软骨老化与磨损,衰老、肥胖、外伤、劳损等因素,都会加快膝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

年轻时不穿秋裤,年老了未必一定得老寒腿。受寒和老寒腿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寒冷会加重老寒腿的症状因此,在感觉冷的时候穿上秋裤或佩戴护膝,加强膝关节保暖,或许能缓解疼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老寒腿?

冬季天气寒冷,一受凉就腿疼是老寒腿吗?自查!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大意↓

  • 遇寒后膝关节疼痛加重;
  • 膝关节有弹响;
  • 蹲下起不来,起来蹲不下;
  • 膝关节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减轻。

发热秋裤靠谱吗?

除了常见的秋裤款式,兼顾轻薄与保暖的“速热衣”同样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自发热”秋裤真的保暖吗?

专家表示,所有的“自发热”,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其实就是吸收了穿衣者自身的水分,来实现发热的功能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

选购“自发热”保暖衣时,注意这几点:

  • 不适合干燥地区冬天人体汗液少,纤维很难吸湿发热。
  • 不适合皮肤干燥人群易引起皮肤瘙痒。
  • 不适合婴幼儿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造成皮肤不适。
  • 不适合长期穿着吸湿发热内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穿着一段时间后需要换下来排湿。
  • 如果不能及时排湿,爱出汗的人群会产生不适感

    随着天气渐冷

    秋裤该安排就得安排

    大家务必关注气温变化

    及时添衣保暖

    既要风度

    也要温度

content

中国中药协会:“四个聚焦”促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国中药协会紧紧围绕“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四个聚焦”,在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产业技术传承创新、探索产业升级技术方案和中国特色健康方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12月7日,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在中国中药协会四届十四次理事会上作中国中药协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

一是聚焦中药源头,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国中药协会持续开展“中药源头在行动”系列活动,先后深入山西陵川、浙江磐安、山西浑源、甘肃华池等地,推动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产业单元的联动配合,推动中药农业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推动产业科研成果落地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组织中药生态农业交流大会,为从事中药材生态种植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人员和产业从业者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是聚焦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推动产业技术传承创新。举办第二届中药饮片炮制流派传承创新大会,致力于岭南炮制流派源流、特点、传承与创新情况、特色技术与特色品种的深度挖掘。

三是聚焦中药产业信息化、智能制造与质量控制,探索产业升级技术方案。协会举办的2024年中药质量与安全风险防控大会,围绕“聚焦质量安全,防控行业风险”主题,就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上市后评价及新药研发、中药数字化及智能制造等专题开展研讨,引领行业发展,探索落地方案;创办首届现代中药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大会,通过打造中药智能制造学术交流、创新技术联合攻关、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平台,推动中药产业链智能制造不断升级。

四是聚焦中西医融合优势病种药物研究与应用,探索独具特色的健康方案。中国中药协会作为牵头单位的“中西医协同打造重大/慢性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项目,入选健康中国建设揭榜攻关活动,各临床专委会积极召开项目研讨会,探索患者健康的评价与防治标准策略研究。协会还启动了中西医联合防治老年虚弱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开启院内院外一体化全病程慢病个体化管理的新征程。

content

三七粉的吃法与功效

江西致和堂三七粉是直接口服饮片,属于滋补系列。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三七粉功效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一、三七粉吃法

1、直接口服:将适量的三七粉放入口中,用温水送服即可。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日常保健和辅助治疗。建议每天服用1-3克,分2-3次服用。

2、泡水饮用:将三七粉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后饮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三七粉更好地溶解在水中,便于吸收。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或柠檬汁等调味品增加口感。

3、炖汤食用:在炖制鸡汤、排骨汤等汤品时加入适量的三七粉一起炖煮。这样可以使三七粉的营养成分充分溶解在汤中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汤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4、制作药膳:将三七粉与其他食材如红枣、枸杞、桂圆等一起炖煮成药膳食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发挥三七粉的药用价值还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提高食欲。

二、三七粉功效

1、活血化瘀:三七粉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还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消肿定痛:三七粉能够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外伤引起的肿痛、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减轻症状。

3、止血散瘀:三七粉既能止血又能散瘀,对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便血、崩漏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还能消散瘀血,促进伤口愈合。

4、提高免疫力:三七粉中含有丰富的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这些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长期服用三七粉可以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5、抗衰老:三七粉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过程,从而延缓衰老。还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质量,使皮肤更加光滑有弹性。

三、适用人群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患者,适量服用三七粉有助于改善病情。

2、各类血症患者:包括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起到止血作用。

3、 免疫力低下者:如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等人群,服用三七粉可增强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

1、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遵医嘱调整。

2、禁忌人群:孕妇、经期女性、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对三七过敏者等应禁用。

3、饮食禁忌: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绿豆、浓茶等,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在使用三七粉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content

中药诗四首

黄芪

  扎根瘠土守平常,

  茎立荒坡向暖阳。

  补气固元身作药,

  低微亦可绽华光。

黄连

  翠叶深山苦味藏,

  幽居静处对炎凉。

  清心安腑驱邪热,

  历尽辛艰馈世长。

金银花

  金银双色绕藤开,

  沐露经风未染埃。

  散热祛瘟凭本性,

  逢时绽放福源来。

当归

  僻壤扎根守岁华,

  身凝药效绽奇花。

  离乡为解人间苦,

  终得功成返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