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php

文章页

content

痛风慢性病特色中药项目疗法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晶体性关节病。当血尿酸水平超标,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剧烈疼痛、红肿,甚至导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损伤。

引起痛风的原因?

饮食失控: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酒类)摄入过量,果糖饮料摄入过多,都会加速尿酸生成。

疾病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会抑制尿酸排泄。

不良习惯:熬夜、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进而诱发疾病。

遗传因素:有本病家族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如何预防痛风?

管住嘴:远离高嘌呤食物,维持低脂、低糖、富含蔬菜和纤维的均衡饮食。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排出。少喝果糖饮料,避免过量摄入酒精。

迈开腿:选择低强度、有节律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慢跑、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体力消耗。

控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

调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深夜不眠,以防疲劳状态诱发痛风。

定期查 :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及时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如何治疗痛风?

        江西致和堂推出针对痛风慢性病特色中药项目疗法,三叶青粉、美洲大蠊、葵花盘饮片联合用药。

三叶青粉

美洲大蠊

葵花盘饮片

针对痛风慢性病项目三者联合用药一个月的用量及服用方法

 

        痛风防治需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旦出现关节突发剧痛、红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科学管理饮食、生活方式并结合中医外治,可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守护关节健康。

content

入秋后可以把茯苓列在食谱上,健脾胃、安心神

        有味药材被古人赞誉为“四时神药”“药膳白银”,它就是茯苓。茯苓的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延年益寿的养生上品,四季皆宜食用。

茯苓简介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以上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

茯苓的功效

健脾开胃,以助消化

茯苓虽不属于补益药,但它健脾补中之功效显著。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日常食疗中选用茯苓、人参、白术和山药搭配进食,能健旺脾气、促进消化。

利水祛湿,以消水肿

茯苓是利水渗湿之要药,其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体质均可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晨起常出现眼皮肿胀,到了下午又会自然消肿;还有些人白天因劳累过度,晚上双脚肿胀,茯苓对此能起到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用药心法》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消肿之圣药也。”《伤寒论》中记载的利水名方五苓散,主药便是茯苓。

此外,有肥胖困扰的人群,尤其是身上肥肉松垮、“喝水都胖”的人,每天坚持用茯苓(50~100克)煮水饮用,也会有较好的减肥效果。

养心安神,以治失眠

茯苓宁心安神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可使心神烦躁者静下心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能治疗“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

心主神明,神不安则睡眠不佳;心安神定,睡眠自然就会好转。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中,就包含茯苓这味药。

化痰祛湿,以治脱发

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渗湿,使湿邪得以化解,痰浊便无从生成。

痰瘀湿阻是脱发的主要病因,这就像平时浇花,若浇水过多、花盆底部排水孔堵塞,水湿无法排出、瘀积在盆内,就会导致花根腐烂,进而使植物落叶甚至死亡。对人体而言,若水湿瘀积体内,就会向上泛溢至头顶,腐蚀发根,导致头发易脱落。多食茯苓能吸附体内乱窜的水湿,改善人体水循环,促使阳气升发、气血运行通畅。

以脂溢性脱发人群为例,这类人群头油较多,与湿邪泛滥密切相关,使用茯苓恰好对症。

如何挑选茯苓

茯苓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大,因此不乏伪劣产品。购买时建议选择品质有保障的渠道,可通过以下方法辨别茯苓品质:

看颜色:茯苓并非越白越好,颜色过白可能是经硫磺熏蒸所致。正常茯苓的颜色为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这三种颜色均属正常。

看切面:质地优良的茯苓,切面颜色均匀、表面细腻。

闻气味:正常茯苓无明显气味,若闻到霉味、酸味等刺鼻气味,不建议购买。

尝味道:茯苓口感无特殊异味,细细品味会有轻微甘甜,且带有粘牙感;若尝出苦味、酸味或涩味,说明其品质不佳。

 茯苓食疗方

加味四神汤

材料:淮山药80克、茯苓30克、芡实30克、莲子30粒、陈皮6克、猪骨30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备用;猪骨剁成小块,放入锅中焯水后捞出;将全部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

枸杞茯苓茶

材料:茯苓10克、枸杞5克、红茶5克。

做法:将茯苓研磨成粗末,与红茶、枸杞一同放入容器中,用开水冲泡即可,每日饮用两次。

功效:健脾益肾。

茯苓糕

材料:面粉200克、茯苓15克、发酵粉3克、泡打粉3克、白糖20克、各类果仁(如核桃碎、葡萄干等)适量。

做法:将茯苓打成粉末,与面粉、泡打粉、白糖混合后过筛备用;将发酵粉与适量清水混合,静置10分钟左右,倒入备用的混合粉中,搅拌成较稠的面糊;将面糊放入温暖处发酵至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大;取较大的烘焙容器,在底部及四周涂抹一层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容器中,根据个人喜好撒上干果;水烧开后,将容器放入蒸锅,蒸2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指导专家:柯颖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副主任中药师,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内容部分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黄倩倩、徐尤佳

content

初秋食薯话闲情

        初秋至,秋风软”,这时节的乡间田埂最是热闹。红薯藤匍匐在沙土地上,深绿的叶子间缀着零星淡紫小野花,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影子。农民握着锄头,在藤根旁轻轻一刨,湿润的沙土被翻开,圆滚滚的红薯便露了脸——有的浅红如蜜蜡,有的深紫似玛瑙,沾着泥的薯皮上还挂着细细的根须。小孩跟在后面,伸手扯住藤蔓一拉,偶尔拽出个拇指大的薯仔,擦去泥土就想咬。大人笑着说:“要蒸透了才甜,急什么!”田埂边堆着的红薯晒在阳光下,泥土慢慢变干,淡淡的薯香混着风里的青草气。

        关于红薯,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清晰勾勒出这一原产美洲的作物经菲律宾传入江南后,成为百姓饱腹之物的场景。《本草纲目》更精准描述其特性:“味甘、性平,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中医养生馆里坐堂的老中医常叮嘱街坊:“初秋燥气盛,别总喝凉茶,蒸块红薯最养脾胃。”夏天贪凉吃多了生冷的人,喝碗掺了干百合的红薯粥,润肺又暖肚,这是老祖宗传下的食疗方。在乡间,常有老人捧着粗瓷碗,就着自家腌的咸菜喝红薯粥,嘴里念叨着“秋吃薯,冬不苦”。

        砂锅里的晚米淘洗干净,加足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得米粒开花。红薯去皮切成块,等粥炖得黏糊了丢进去。熬到红薯化在粥里,粥色染成金黄,盛一碗放凉些,入口糯滑,甜而不腻。清晨喝一碗,胃里暖暖的;傍晚配着酱瓜吃,解腻又舒服。寻常人家煮红薯粥时,总爱多煮些,端一碗给左邻右舍,热气腾腾的粥里,藏着乡邻间的温情。

        宋代苏轼曾有诗咏“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恰是这寻常人家以薯为食的生动写照。有的人家会把红薯切成条,晒在自家屋檐下,阳光晒得薯干发亮,甜香飘满院落,留着冬天当零食,嚼着还能想起秋日暖阳。

        待秋风渐渐有了凉意,手里握着烫手的烤红薯,或是喝着一碗温热的红薯粥,心里都是暖的。这红薯藏着初秋的温厚,从乡间田垄的泥土香,到寻常人家的餐桌烟火气,每一口都是江南初秋的味道。不必讲究什么排场,只在微凉的风里,品一口甜糯的红薯,便觉这初秋的日子,格外惬意绵长。(李治钢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刘茜)

content

名贵中药鹿血晶

        鹿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的血液,系名贵中药。自古以来就是宫廷皇族、达官显贵治病健身的珍品,以其为主的复方制品被称为仙家服食丹方。而今天的主角–中药直接口服饮片鹿血晶,就是采用先进的冷冻干燥技术,将鹿血在低温下快速冻结,然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升华干燥,以保留鹿血中的活性成分和原有结构,将干燥后的鹿血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细度均匀的鹿血晶粉末。鹿血晶呈不规则小薄片状,大小不等,紫红色或紫黑色,有角质样光泽,质坚脆,气微腥,味甘、微咸。

鹿血的由来

        早在宋代就有刺血生饮鹿血后肤革充盈,健饮啖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则对鹿血的医用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并提出有效而服之者,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的服用方法。清皇室更行此道,据徐珂《清稗类钞》云:文宗御守时,体多疾,面常黄,医谓鹿血可饮,于是养鹿百数十,日命取血以进。英法联军入京时,咸丰咯疾大作,令取鹿血以供,仓卒不可得,遂崩。

鹿血的应用

        鹿血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中富含19种氨基酸及多种酶类、脂类、游离脂肪酸类、固醇类、糖脂类、磷脂类、激素类、嘌呤类、维生素类、多糖类等,有益微量元素等,特别是鹿血中还含有Y-球蛋白、胱氨酸和赖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近代,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了鹿血确实具有养容美颜功效,治疗贫血,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多项治疗保健作用。鹿血晶作为传统养生领域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健康价值,其独特的功效、多样的作用及科学的服用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在补血养血方面,它堪称“天然的补血剂”。鹿血晶富含多种造血相关的营养成分,像是铁元素、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这些成分协同作用能够促进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数量从而有效改善贫血症状,提升人体的血液质量。就好比给干的土地引来清泉,让身体充满生机。在增强免疫力上,鹿血晶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守护者”。它含有多种活性物质,例如免疫球蛋白、多肽等,这些物质能够刺激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帮助人们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就如同给身体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

        从调节内分泌来看,鹿血晶发挥着“内分泌平衡师”的角色。它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行精准调节,对于一些因内分泌失调引发的症状,像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通过调节激素水平,让身体的内分泌环境重回稳定状态。在抗疲劳方面,鹿血晶宛如“能量补给站”。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鹿血晶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快速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加速疲劳的消除,让人迅速恢复活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而在改善性功能上,鹿血晶可称为“性健康的助力器”。它对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为生殖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调节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增强性欲和性功能。此外,鹿血晶还有着抗氧化功效,就像“身体的抗氧化卫士”,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延缓细胞衰老,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鹿血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重要作用。在养生保健方面,长期适量服用鹿血晶,能全面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让人保持年轻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追求高品质生活人群的理想选择。在疾病辅助治疗方面,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免疫力低下等的患者,鹿血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配合药物治疗,加速身体的康复进程。

        曾有一位上班族李先生,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长期加班,身体极度疲惫,免疫力也明显下降,经常感冒。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服用鹿血晶。他每天按照正确的服用方法,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疲劳感减轻了很多,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而且,以前频繁感冒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几个月都没有再感冒过。这充分展示了鹿血晶在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方面的显著效果。鹿血晶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重要作用的产品,在合理服用的情况下,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功能主治:补血补虚,益肾壮阳。用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虚损腰痛,阳痿遗精,崩中带下,血小板减少,免疫力低下,术后康复。

规格:1g/瓶x8瓶/盒 、1.2g/瓶/盒

用法用量:1~4g,温水冲服;或入丸、散;或用于膏方收膏。

如何服用鹿血晶

        很多人都知道鹿血晶好处多多,但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服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鹿血晶的四种服用方式:

1、黄酒送服

如果你是喝酒的人,那么用黄酒来帮助吞服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因为黄酒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药效性。但如果你本身对酒精有过敏的情况,最好还是建议不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蜂蜜送服

蜂蜜和黄酒一样经常会被拿来入药。如果你觉得胶囊吃起来有些不便,但是又确实不想用黄酒来送服,可以选用蜂蜜水来帮助服用。蜂蜜水不仅口感很好,而且也有药用效果,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购买正宗的蜂蜜,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达到改善效果。

3、做成胶囊服用

市面上有很多空胶囊壳出售,可选择购买适量的空胶囊壳,然后将鹿血晶装入其中再用温水吞服即可。但要注意放入胶囊里面的剂量,每次不宜过多,应按医生或药师的专业建议去进行选择。

4、夹面包片食用

鹿血晶腥味较重,且晶体细小,易塞牙缝。可将鹿血晶涂抹于面包片上,夹合后食用,即可掩盖其腥味,也能提高鹿血晶的利用率。

温馨提示

鹿血晶虽好,阴虚火旺者慎用,也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切不可随意盲目用药哦!

content

读名著品中医:《红楼梦》中藏着东方医韵

        《红楼梦》是一部名扬中外的文学巨著,更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文化宝库。初读《红楼梦》,只觉人物关系纷繁错乱,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宝黛凄美的爱情,再次品读我竟被书中蕴藏的中医文化深深吸引。正如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说,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并非专为医学而写,但小说中却有很多宝贵的医学知识。这宝贵的医学知识凝聚成一缕药香,那香里,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微,是天人合一的哲思,更是将人间烟火与草木深情揉碎了的温柔。
秦可卿的床榻前,陪伴着的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每一味药都“踩”着她思虑过甚的症结,黄芪补气,柴胡疏肝,像是懂她藏于锦帐后的委屈,张太医用草木的温性,去疏解可卿那藏匿于肝脾后的愁绪。中医的智慧,从不在于只看月经不调的表象,而是真正走进她的身心里,看透她眼底的倦意,眉宇中的郁结,顺着体质的脉络,悄悄熨帖着失衡的心理。
        林黛玉的窗畔,总陪伴着一炉冰糖燕窝粥,燕窝的柔润与冰糖的清甜,慢慢滋养着黛玉的肌体。这并不是寻常的滋补,是太医窥透她“肺阴虚损,气弱多愁”的体质,一点一点用滋阴润燥的草木,去滋养那颗被秋风揉碎的心。此外,人参养荣丸对黛玉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主治脾肺气虚、荣血不足、色枯气短,这里面渗透着中医的智慧,即从不是猛药去病,而是春雨润田,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缓缓渗透进身体的每一处脉络。晴雯染了风寒,宝玉不许用寒凉的“白虎汤”,只因盼着荆防败毒散的温性,可以护着她那较弱的身子;湘云贪食了性寒的螃蟹,众人便递上一盏合欢花浸的酒。中秋节的月色凉了,贾母便让丫鬟煮一碗热粥,怕秋寒伤了肺腑。在这些细碎的时光里,中医不再是刻板的典籍,而是融进饮食起居的默契。
        除此之外,《红楼梦》里的日常器物、园林布局也蕴含着中医微妙的巧思。贾母用银质餐具,中医认为银能“解毒、验毒”,适宜年长者使用。宝玉用的松花笔砚,研磨时能散发松烟之气,有清心安神之效。潇湘馆翠竹环绕,竹子四季常青,中医认为竹气清润,可润肺养心,正合黛玉肺虚的体质。就连夏日纳凉,众人也必选藕香榭,因临水而居能清热解暑,借水气调和暑气,比闭门扇扇更得自然之益。这些藏在药物之外的中医智慧,早已不是生硬的医理,而是融入衣食住行的生活哲学。它让养生不再是刻意为之的功课,而是一屋一瓦、一茶一饭里的温柔体恤,恰如《红楼梦》的底色——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寻常处藏真意。
        合上书页,《红楼梦》的草木香仍在鼻尖萦绕。那些生于园囿、入药入馔的草木,早已不只是治病疗疾的药材,更藏着东方医学天人相应的哲思,裹着人情世故的温软,将千年医韵揉进字里行间。它们在黛玉的药炉边、贾母的茶盏中静静生长,让《红楼梦》的故事不止有风月情浓。这缕跨越百年的药香,是东方医韵鲜活的注脚,在时光里轻轻诉说着草木与人心的羁绊。(陕西 潘锦怡)

content

美洲大蠊身世之谜

        说起蟑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恶心、脏、打不死”。可你可能想不到,它不仅“打不死”,居然还能“治病”?更惊人的是,它可能早就悄悄出现在你吃过的某种药里。是不是有点反差感拉满?“小强”的身世,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在遥远的17世纪,一个不经意间,一只貌不惊人的微小生物在北非登陆了一艘即将横渡汪洋大海的帆船。伴随着海上贸易繁荣的浪潮,它的脚步紧跟着那些穿梭往来的航船,悄然无声地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微小生物偏爱低纬度的温暖气候与丰饶的自然环境,在那里它得以蓬勃生长,代代繁衍。直至18世纪,这块新大陆的美洲,一位敏锐的生物学家将他辨识出来,赋予它“美洲大蠊”这一学名。美洲大蠊,又称蜚蠊、香娘子等,它的身影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典籍中已经静静地流淌了千年时光。中医学认为,蜚蠊科的成员作为药材,具备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等多种神奇功效,其应用广泛至 癥瘕、积聚、创伤等诸多疾患的治疗,在古老的《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归类为中品。

        美洲大蠊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的描述,而这正是美洲大蠊独有的特征,蜚蠊相关文献记载。

《本草纲目》: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饮食诸毒。同蜈蚣捣烂包鱼口,消疮,敷结毒,治喉

《陆川本草》:驱风解热,通血脉。治肿疡(外敷)。

古书中也多有记载用于癥瘕积聚。中医的癥瘕积聚是见于腹部而有形状可以手触知的疾患,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实质肿瘤。

        在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披露了蟑螂的药用价值,称之为“蜚廉”,其味道咸而性属寒凉,具备卓越的医疗作用,能够缓解血瘀引起的症候、寒热交错的病状、积聚的肿块、咽喉的阻塞以及因内寒导致的不育症。该书将其列为中等品级的药材。尤其是美洲大蠊,这种昆虫的干燥全体被广泛运用于医药之中,其药性咸寒,渗透心、肝、脾、肾四大经络,具有健旺脾胃、消除疳积、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积水、收敛伤口、促进肌肉生长的神奇功效。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中,美洲大蠊被视作宝贵的药材,自古以来就用以治疗创伤和那些难以愈合的溃疡。

        美洲大蠊不仅具备抗纤维化、促进组织再生、减轻炎症和肿胀的功效,它在保护心脏、抗击恶性肿瘤方面同样表现出卓越的疗效。目前,以美洲大蠊为主要成分的多种药物制剂,如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不同的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得益于美洲大蠊卓越的药用价值,其研发的医药制品在临床医疗领域展现出了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昆虫体内蕴含的小分子多肽,具备卓越的修复功能,能够显著优化创面微循环,有效推动各类黏膜与皮肤创面的愈合。对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各种外伤、烧伤、术后创面以及放射性损伤等疾病,美洲大蠊的医药制品均显示出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曾报道过一则过吃蟑螂治疗肝硬化的案例。

        自1979年美洲大蠊开始被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大量研究以来,在短短40年间,它已助力数以万计的患者摆脱疑难杂症的困扰。这些病症包括但不限于:肝癌、甲肝、乙肝、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脑癌、糖尿病(坏疽)、白血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红斑狼疮、矽肺症状、三高、阳痿、早泄、妇科症状、银屑病、牛皮癣、皮肤过敏、湿疹、甲高、甲低、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等。
 

content

穴位按摩 养阴润燥

秋季,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温热转为干燥,燥气当令。中医认为,燥胜则干,秋燥易耗伤人体津液,引发口干、咽干、鼻燥、皮肤干燥或皲裂、便秘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此时应以养阴润燥为调理核心。

除饮食调养外,穴位按摩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准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达到不药而愈的养生效果。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现为您推荐一组秋季养阴润燥的穴位按摩方案,助您轻松应对秋燥,焕发身心活力。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实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津液输布全身,缓解干燥不适;调节脏腑,直接作用于肺、胃、肾等脏腑的对应穴位,增强其功能,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穴位推荐

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

操作:1.指压法。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肺俞穴,逐渐加力至局部酸胀感,持续1分钟,重复3次。

2.拍打法。双手空掌轻轻拍打肺俞穴区域,每次2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肺俞为肺之背俞穴,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关键穴位。按摩此穴可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干、气喘。

列缺穴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操作:1.点按法。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列缺穴,至局部酸麻感,持续30秒,放松后重复3次。

2.旋转法。以列缺穴为中心,拇指做顺时针旋转按摩,每次1分钟。

功效: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通任脉,可宣肺气、通经络,是缓解秋燥咽喉干痛的“特效穴”。古代医家称其为“止嗽要穴”,对咳嗽、哮喘、头痛项强有显著疗效。

三阴交穴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操作:1.拇指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2.艾条悬灸。将艾条点燃,距穴位2~3厘米,每次10分钟,每周2次(注意避免烫伤)。

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交会穴,可同时调养肝、脾、肾三脏,滋阴润燥,继而改善口干咽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月经不调等。

照海穴

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操作:1.点按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照海穴,至局部酸胀感,持续1分钟,重复3次。

2.摩擦法。双手掌心搓热后,快速摩擦照海穴区域,每次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度。

功效: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之穴,通阴跷脉,可滋补肾阴、清泻虚火,是缓解秋燥五心烦热的“降火穴”。古代医家称其为补肾要穴,对慢性咽炎、失眠、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可缓解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失眠、便秘等。

太溪穴

定位: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1.指推法。用拇指指腹从太溪穴向跟腱方向推按,每次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2.握脚按摩法。坐姿,将左脚架在右膝上,用右手拇指按摩左太溪穴,左右交替进行。

功效:太溪为肾经之原穴,是肾气汇聚之处,按摩此穴可激发肾气、滋阴润燥,改善因秋燥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便秘。

注意事项

时间与频率

最佳时间: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前,每次按摩总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

频率:每日1次,连续按摩2~4周可见效,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力度与手法

力度:以酸、胀、麻为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或皮下淤血。

手法:可结合点按、揉捏、拍打等多种手法,增强刺激效果。

特殊人群

老年人:力度减轻,时间缩短,避免过度刺激。

孕妇:慎用合谷、三阴交等穴位,以防流产。

皮肤破损者:避免在感染或肿瘤部位按摩。

content

岁月不曾语,千秋载师恩

content

三叶青粉、美洲大蠊和桑黄粉治结节

三叶青粉、美洲大蠊和桑黄粉三者结合使用,从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来看,可能对结节类疾病(如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三者功效协同分析:

三叶青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炎 对肺结节、乳腺结节等有一定消散作用,含黄酮、多糖等成分,具抗炎、抗肿瘤潜力。

美洲大蠊:活血化瘀、组织修复、抗炎、调节免疫,对甲状腺、肺、乳腺等结节有独特疗效,提取物可促进组织修复、抑制异常细胞增殖。

桑黄粉:软坚散结、抗氧化、增强免疫、 抑制结节增大、改善肺部微循环、调节免疫,对肺结节、淋巴结节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 联合使用的理论优势:

1、协同散结:三叶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桑黄粉:软坚散结;美洲大蠊:活血化瘀、用于癥瘕积聚,促进修复,三者合用可覆盖“热毒、瘀滞、组织损伤”多个病机环节。

2、抗炎抗氧化:三者均含活性成分(如黄酮、多糖、三萜类),可减轻慢性炎症,降低结节恶变风险。

3、免疫调节:桑黄和美洲大蠊可增强巨噬细胞、NK细胞活性,提升机体清除异常组织的能力。

✅ 建议用法(仅供参考,需中医指导):

三叶青粉:每日3~6克,温水冲服或入丸散;

美洲大蠊粉:每日3~9克,温水送服;

桑黄粉:每日3~9克,温水送服。

联合周期:建议连续服用1~3个月后复查影像评估效果。

✅ 总结:

三叶青粉+美洲大蠊+桑黄粉三者结合,在理论上具备协同散结、抗炎、调节免疫的综合作用,对良性结节有一定辅助治疗价值。建议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复查影像监测结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