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php

文章页

content

夏季宜食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白扁豆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华本草》认为: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小儿疳积等。

《名医别录》记载白扁豆能“和中,下气”,其食疗价值早在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中即有详细的记载,认为“久食头不白”。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说:“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

白扁豆简介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性味与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以上来源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夏日宜食白扁豆

1.帮助消化

白扁豆性温味甘,甘能补、能缓、能和,也就是甘味有补益、缓急、和中的作用特征,这里的“和中”就是指通过帮助消化,调和中焦,从而消除饮食积滞。

2.健脾消暑

白扁豆又归经于脾、胃经,因此首先就作用于脾胃从而达到健脾、和中的作用。白扁豆微温,温能化湿,夏季多湿,因此既能化湿,又能消暑。

3.祛湿不伤脾胃

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和月经女性食用。白扁豆就不一样了,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白扁豆使用注意

1.适宜人群

它化湿而不燥烈,甘温补脾而不滋腻。适用于夏秋暑湿吐泻(宜生用),常年脾虚有湿,食少便溏诸症尤为宜用。

2.注意事项

白扁豆要高温加热煮熟后方可食用,否则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白扁豆不要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腹满壅滞等不适。

白扁豆食谱

白扁豆可以炒熟吃,或者炒熟后打粉冲服,通常比较多的吃法是煮粥、煲汤或煮水。但是要记得白扁豆要先浸泡。

白扁豆水

材料:带壳的白扁豆30克,炒焦。

做法:敲碎以后加上水,煎煮30分钟左右,最后再加上红糖来调味。

功效:白扁豆可健脾化湿,并具消暑的功效。烧焦后煮水可用于暑湿吐泻,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稀等症状的人食用。

白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新鲜铁棍山药30克,大米100克,红枣3颗。

做法: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将铁棍山药洗净、去皮、切丁备用。把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武火烧开,转文火30分钟,再加入铁棍山药丁、大米、红枣。武火煮沸,转文火直至粥熟。

功效:这道粥晶莹剔透,口感爽滑,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白扁豆栗子粥

材料:白扁豆12克,栗子10克,粳米24克,红糖适量。

做法: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红糖。

功效:《本草求真》记载栗子可用于“腰脚软弱,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泻。”白扁豆、栗子同用,适于脾虚泄泻、形瘦乏力人群。

指导专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陈燕清

本文内容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素禅等

content

大树下,你淋的“雨”可能是“蝉尿”?!对人体有害吗?

你在夏天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走在树下

总感觉有水滴在身上

抬头一看

没有下雨,也没有空调外机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遇到了

树上的蝉在“撒尿”

对此,多地市民近日表示:

感触颇深

大树上的蝉为何会“尿如雨下”?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汁液进入蝉的体内后,蝉会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剩余的液体就会排出体外。高温天气下,蝉吸食树汁更频繁,排泄量增大。部分种类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蝉尿如雨下”的现象。通常来说,较轻、较小的动物(例如很多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并不会喷出尿柱。但蝉是一个例外,它们排尿时水流很强大,速度可高达每秒3米。

“蝉尿”对人体有害吗?

        “蝉尿”是蝉吸食树汁后的代谢性产物,90%以上是水分,也有钾、钠等微量矿物质和少量植物糖,基本无异味,不会引起中毒、腐蚀或感染。

专家表示,看得到蝉、听得到蝉鸣,说明城市生态环境向好。蝉的成虫寿命很短,通常只有几周时间,不必因此造成过多困扰。

content

夏日养阳 避寒就温

当前正值盛夏,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外浮,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然而,许多人为了消暑,过度依赖冷饮、空调等寒凉之物,反而导致寒邪内侵,引发各类健康问题。笔者结合临床经验,谈谈夏季养生的关键要点。

夏季为何要“养阳”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内里阳气相对不足,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此时若贪凉饮冷,如过量食用西瓜、冰镇饮料、绿豆、苦瓜等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诱发胃肠疾病。因此,夏季适当服用藿香正气类辛温化湿的药物,反而能更好地调理身体。

不同人群的夏季健康隐患

儿童:夏季儿童贪凉,喜食冷饮、久吹空调,容易外感寒邪,内伤脾胃。寒邪束表,郁而化热,常表现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部分医生或家长习惯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虽能暂时退热,但可能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下降、腹胀腹痛。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气血生化,导致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女性:夏季过食寒凉,易导致脾胃虚寒,加重宫寒,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甚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问题。脾阳不足还会导致痰湿内生,与上焦郁热结合,形成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病症。 男性:夏季受寒后,轻则感冒发热,重则脾胃受损,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若寒热错杂,还可能表现为易饿、暴饮暴食,进而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问题,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夏季养生建议

1.饮食温养:适当食用生姜、紫苏、山药等温性食物,晨起可喝姜枣茶温补脾胃。 2.合理避暑: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以上),避免长时间直吹冷风。 3.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温和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以助阳气升发。 4.慎用寒凉药物:如无实热证候,不宜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content

@所有人,这份高温天气防护指南务必仔细阅读!

7月20日

开始入伏

将持续30天

@所有人

请认真阅读

这份高温天气防护指南

content

浅析“血不利则为水”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顾名思义即血行不利而形成水肿的临床现象。“血不利”是因,而“水肿”是产生的病理结果。进一步来说,“气行则水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人体的气机对于水液代谢、血液的布散、荣养、运行有着统摄的作用,气机通畅,则水液能够散布疏利,血液循行畅达、充盈脉道。若气机失调,一方面可导致水液不化,另一方面还可形成血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加剧水液的停聚。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导致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增多而形成水肿,组织液则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当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时,毛细血管内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从而导致水肿。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滤过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产生水肿。以上从现代医学角度很好地阐述了血液循环受阻与水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为中医理论中“血不利则为水”提供依据。

临床上常见的因“血不利”而造成水液停聚的病证是水肿病与鼓胀病。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水泛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气为血帅,全身气化功能障碍,可导致瘀血阻滞,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而形成水肿。鼓胀病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壅阻气机,清浊相混,气血凝滞,气血水等病理产物停郁于腹中,而成鼓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载:“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若少气,小便难。”此二者症证,皆体现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病理形成过程。

在治疗时,应详加辨证。对于有血瘀的证型,应同时考虑活血兼利水,即“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巨气乃平”。常用当归、赤芍、桃仁、香附以活血化瘀,瞿麦、槟榔、泽泻、茯苓等行气利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血不利”导致水液停聚的病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方剂沿用至今,取得了广泛的疗效。在通利血络的同时,可考虑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以加强利水的功效,但须时时顾护脾胃之气。“脾胃乃后天之本”,不可攻伐通利太过,虽有瘀实之证,也宜缓缓消之,攻补兼施,不能强求速效。这些都为临证提供了可行的诊治思路。(杨恺瑞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content

桑拿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宜喝养生汤

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湿气弥漫,人体易受“湿邪”和“热邪”侵袭。古籍《温病条辨》有载:“湿邪伤人,最易困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热环境易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减弱,水液代谢失调,形成痰湿体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多属中医“痰湿中阻型”,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痰多、四肢困倦、舌苔厚腻。湿热气候下,汗液流失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加之夏季冷饮、高脂饮食的摄入,进一步加重代谢负担,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通过科学饮汤,可化解湿热、调理体质。然需谨记,食疗不可替代药物,若血压持续高于160/100mmHg,应及时就医。

养生三大原则

针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养生汤需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是祛湿健脾:化解体内痰湿,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二是清热利水:促进水液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

三是低盐低脂:控制钠摄入,减少血管负担。

此外,须注意调味应使用低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或以酸味(如柠檬汁)、香味(如紫苏)替代调味。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不同汤品,如痰湿型宜多选冬瓜、薏米等利湿食材。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药材(如玉米须、荷叶),可加生姜、陈皮调和。

养生汤品推荐

玉米须茯苓鲫鱼汤

材料:玉米须30克(鲜品50克),茯苓15克,鲫鱼1条(约400克),冬瓜200克,生姜3片。

做法: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清水煮沸至汤色奶白。放入玉米须、茯苓、冬瓜块,文火炖30分钟,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健脾利湿,辅助降压。

粉葛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鲜粉葛300克,赤小豆50克,猪排骨250克,薏米20克。

做法:排骨焯水后与赤小豆、薏米同煮40分钟;加入粉葛块炖至软烂,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肌,化瘀降压。

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30,老鸭半只(去皮),陈皮5克。

做法:老鸭焯水后与薏米、陈皮同炖1小时,加入冬瓜块再煮20分钟,去油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降脂减肥。

海带豆腐汤

材料:干海带20克,嫩豆腐200克,黄豆芽100克,姜丝少许。

做法:海带泡发切丝,与黄豆芽、姜丝同煮15分钟,加入豆腐块再煮5分钟,淋少许芝麻油提香。

功效:软坚散结,调节血脂。

荷叶山楂瘦肉汤

材料:干荷叶半张,山楂干15克,瘦肉150克,冬瓜皮30克。

做法:瘦肉切片焯水,与山楂、冬瓜皮同煮30分钟,加入荷叶再煮10分钟,滤渣饮用。

功效:消脂化积,降浊通脉。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content

非遗里的樟树丨樟树药都药膳制作技艺

药都药膳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与樟树药俗的历史同步。1800多年前,从道学家葛玄在樟树的閤皂山卧云庵采药精炼九转还魂丹开始,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药、食两用的理念。药都药膳继承传统、科学创新,重视禁忌、配方严格、选料严谨、注重烹艺、讲究口味,使其成为色、香、味、形、养俱佳,且具有一定食疗效果的美味佳肴。药都药膳制品很多,大致可分为药菜、药点、药茶、药饮(包括冷饮)、药酒等。中医理论认为:医食同源,药膳同功,民间还有“药补不如食补,食疗胜似药疗”的说法。因此,樟树药膳很受人们欢迎。药都药膳现已有200余个品种,著名的有治风寒咳嗽的川贝陈皮清汤,有治疗偏头疼的天麻童子鸡,还有营养观感俱佳的黄党山巧遇荷仙菇(黄芪、党参、淮山与排骨、香菇制成形似一般荷花)等。药都药膳集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烹饪学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养生美食。近现代以来,樟树中医药界、烹饪界的有志之士,沿袭历史、本着科学发展观,保护、发展这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 2011年10月出版有《药都药膳》一书。樟树药都药膳制作技艺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content

桑黄粉功能主治

       《本草纲目》记载桑黄具有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止血等功效,是古代医学家对桑黄药用价值的早期认识和总结。在东亚传统医学中,桑黄被广泛用于抗肿瘤、保肝等方面,如在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医学中,桑黄被用于辅助治疗癌症和肝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江西致和堂直接口服饮片桑黄粉,采用地方炮制规范和国家药典双标准,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每盒产品有塑源,可以看到每盒产品的检验指标及生产工艺。桑黄粉特殊的制备工艺冷冻低温超微粉碎技术更大程度保留物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更加利于肠道吸收。

一、功能与主治

【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止血,和胃止泻。用于癥瘕积聚,瘰疬,痰核,外伤出血,崩漏带下,胃热呕吐,湿热泄痢。

【规格】3g/袋*14袋/盒

功能主治的现代文解释:

1、软坚散结:能软化硬块、消散结节(如肿瘤、囊肿、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增生组织)。

2、活血止血: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止血(双向调节)。

3、和胃止泻:调理胃部功能,缓解呕吐,并止腹泻。

4、癥瘕积聚:腹腔或体内的肿块、肿瘤(如子宫肌瘤、肝脾肿大等)。

5、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慢性炎症引起的皮下结节或囊肿。

6、外伤出血:皮肤或外部创伤导致的出血。

7、崩漏带下:妇科异常出血(如月经量大、非经期出血)及白带异常。

8、胃热呕吐:因胃火过盛引起的反胃、呕吐(可能伴口臭、烧心)。

9、湿热泄痢:由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大便黏腻臭秽、腹痛)。

二、核心功能主治

1、软坚散结,有效针对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等治疗作用。

2、抗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3、保肝、护肝、尤其是脂肪肝.

4、提高免疫力。

5、降血糖、降尿酸.

三、适用人群

1、结节患者(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等)

2、癌症患者及康复人群(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3、亚健康人群(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

4、养生保健中老年(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使用:在使用桑黄粉时,建议遵医嘱使用,特别是在治疗严重疾病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2.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不同,对于桑黄粉的适应症有一定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使用方式和剂量。

3.不宜长期使用:桑黄粉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因此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如需长期应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由于桑黄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

5.过敏反应注意:部分人群对桑黄粉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content

节气养生丨夏至到了,阳气旺盛阴气始生,正是养生关键期!

俗话说“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因为二至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稍有不慎,不是损阴,即是伤阳。夏至之时,阳气增长到了极致,是阳气最旺阴气初生的时节,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养“长”。

夜卧早起护阳气

自夏至开始,天气渐热,到了中午,人容易觉得困倦乏力,精神不足,特别想睡觉。这是因为,阳气宣散在外,中阳易于不足。此时适当睡个午觉,也不失于对身体的一种养护~ 另外,夏至时昼长夜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大家可适当地晚睡早起,可在每日23点前入睡,次日5~6点钟起床,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吃对食物养阴气

夏至一阴生,此时借助一些养阴的食物,可以顾护心阴。以求阴气平和,阳气固秘而体健。心阴不足时,会使人心烦、失眠、燥热、上虚火,甚至是心悸不安,引发心脏病。 在夏至节气,有两样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阴:一是鸭蛋。鸭蛋性凉,不仅滋心肾之阴,还能清心肺之热,对于老人的心胸烦热以及小儿热咳,都有调理作用。二是桑葚。桑葚是滋养心阴肾阴的好东西。夏天吃它,对于缓解心悸失眠很有帮助,还能延缓衰老。

适当运动能消暑

运动是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养生手段之一,但夏季运动要适时适量。运动时应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阳光较为强烈的时间,以早晚运动为宜。夏季锻炼,强度不可过大,以减少汗液消耗。夏至时节,不少人还会出现全身困倦、乏力、 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此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以消暑。

温水洗澡强血管

夏至时要坚持每日温水洗澡,使皮肤清洁凉爽,以消暑防病,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至养生四不做

不要久吹空调

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所以,空调的温度不要太低,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为宜,夜间宜使用定时功能,不要一吹一夜。

不要贪食生冷

冷饮吃太多不仅不能解暑,反而会引发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夏季人体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如果摄入生冷食物过多,会严重损耗阳气,还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不要短时间大量饮水

夏天出汗多,容易缺水,及时补水是有益健康的。但是,有些人口渴了就会大量饮水,这样的喝法并不好。因为若短时间内突然大量饮水,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进而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用。

不要吃隔夜菜

夏天剩菜剩饭如果长时间放置容易滋生细菌,而临床上因为夏天食用隔夜菜导致的腹泻、呕吐及食物中毒问题并不少见。

(责任编辑:高继明)